主持人:所以每年都会做同样的工作,但是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压力和挑战。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我感觉这个团体,是不是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徐立斌:我们也在不断招新鲜的志愿者,能够更好融入到我们团体来。像去年做的学生比较多,学生有一点,学生不能完全地保证我们的工作时间。比如我们防跳轨活动,一做一个月,可能学生就不可能参与了,因为他们周一到周五需要上课。现在我们多了很多交通协管员,本身就是在上班,而且班也比较自由,上半天,有半天是空闲的,这些人现在增加了很多,为了能保证周一到周五活动的需求。还有一些,我们这边用了很多退休人员。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在平常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我们也做社区服务,社区里有好多老人,没有什么事情,每天的任务就是在那里下棋、聊天、玩牌,他们感觉也挺没有意思,甚至玩完还会急,我就去跟他们聊天,我说你们可以不做这样,可以带着你们去玩,我给你们想其他的玩法,我带他们去玩什么呢?比如带他们去参观,带哪个博物馆参观一下,转一下,一次两次三次,他们就喜欢和我这个团体一起参与活动了。参观结束以后,我这边有其他的活动,比如我帮助别人,他们也愿意去了,自己有一个口号就是以老助老,本人就是老人,再去帮助老人,他们的心情会更高兴。
主持人:玩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了。咱刚才聊天的时候,除了刚才聊的这些,您也特别关注盲人这块的事情,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徐立斌:针对我个人来说,盲人这块主要帮扶的好多盲人就医,盲人外出,比如去超市,买自己的日常所需,这种时候盲人很不方便。首先他要选择,我信任你这个志愿者,我还能让你帮我干这些事情。所以我这边就有几个固定的盲人,比如需要去医院,能不能帮我一下,我需要有几本书,自己看不了,录成有声读物,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的盲人给你提出这样的需求,让你帮助他解决,这种情况我觉得我特别乐意去解决。带他们出去的时候,可以跟他们聊聊天,聊聊他们的世界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也方便以后我更好地对盲人进行服务。
主持人:有没有跟你成为朋友的?因为我感觉他们的选择肯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必须有一定的信任他们才会求助。
徐立斌:我们这边有两个盲人,其中有一个是全盲,姓白,我们都叫她白阿姨,她以前是退休的老师,后来变成盲人以后,她特别喜欢看书,而且家里全都是书。前段时间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了一个问题,说我们家需要收拾,我们家全都是书,这些书我全都看不了,不过我全都想看,怎么帮助我解决,我说可以这样,让你的家人帮你整理,你想看哪本书,我们帮你录成有声的,这样可以去听。盲人一开始说可以,我让我家里人帮我挑选一下。没过多久又给我打电话,说我家人也挑不出来,因为我的书太多了,能不能这样,找一个志愿者帮我把书挑出来,再录出来。这个首先能让我去她家,帮她挑书,对我是很大的信任,我就很愉快地答应她,我说我没有时间去,我可以让我团队下面的人去可以吗?她说可以,只要是你让来的都可以,后来我派一个志愿者把这些书分类,对她喜欢的书录了下来。还有一个,这个我印象更加深刻。她叫王苏华,她以前特别愿意做公益的事情,不过没有找到公益组织,都是自己做,比如去养老院、自闭症中心看看孩子,一直在自己做。后来在盲人图书馆,加入到我们这个组织了,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做活动,比如西站、地铁站、自闭症康复中心,这些她全都参与,全去。后来我得知她也是一个盲人,只是不是一个全盲的盲人,是有残疾证非常低视力的盲人,看不清楚,可以看到大概的事物是什么,正常自己自理没有问题。我在康复中心,通州有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我去那边的时候,那边的校长就提议,王苏华在你没来的时候,就来我这儿看望这些孩子,我一想,太厉害了,身为一个残疾人,既然能做到这一点,比我强很多,我也在一直像她这种境界靠拢。
主持人:特别让人感动。
徐立斌:太让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