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365个故事》之挽救者

2016-01-26 20:23

打印 放大 缩小



王康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199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园林绿化专业,曾先后多次赴欧美著名植物园访问与学习、工作,一直从事科学普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长期坚持参加和组织国内外植物资源考察和采集活动,出版过《植物园的四季》等科普读物。

近年来和很多科学家一起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学研究有很深造诣。他曾经多次去欧美种植园考察学习,发现了很多在中国已经消失或者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群,通过多方努力,他把这些植物引入国内,重新种植、保护和研究。同时,在国内很多地方进行采集和考察活动,寻找那些已经越来越稀少的物种,然后为我们全人类好好守护住它们。

他有一句口头禅:“保护植物,从小学生抓起”。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课堂,免费为大中小学生进行植物知识的普及,启蒙孩子们保护植物的理念。

《挽救者》记者手记

记者:

“同学们都知道动物吃植物,那同学们知道植物能吃动物吗?”一个颠覆同学们认知开场,王康巧妙地引出了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在神秘的植物世界里面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我们对王教授的采访,从跟随他的一堂课外讲座开始......

在北京西总布小学的三年级课外兴趣课堂里,王教授以丰富生动有趣的实例将植物与动物之间,自我保护、拟态欺骗、植物反捕食动物、动植物协同进化四种有趣的关系娓娓道来。其中在植物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王教授带同学们跨越百万年的进化历程,感受长颈鹿与驼刺合欢树在进化史上的拉锯战。而后,王教授展示了猴面兰花、生石花、眼镜蛇瓶子草等几种新奇有趣的植物图片,介绍了植物通过“拟态”对动物的欺骗。在讲述“以动物为食的植物”部分时,又在播放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相关影片的过程中设置了几个锻炼同学们科学思维的小问题,深入浅出,逐步进阶。短短的几个问题所给学生带来的进步足见一位资深科学家的深厚功力。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在同学们的心里深深地种下了探究科学的影子,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王教授也在向同学们渗透着一种观念:认识植物、研究植物、保护植物非常必要,只有做到对植物的保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爱护植物从小学生做起,这也是王教授给自己订立的一条工作内容。

野外考察,保护濒危物种,是王康的另一大工作内容。他从事植物保护工作20年,参与了五小叶槭的保护与引种驯化,多次进入无人区,经历塌方、地震、泥石流、迷路、饥饿、困顿、身体受伤、长时间野外露宿等等困难,他从未退缩,对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他希望能尽一生之力去保护,他也说,一个植物学家一辈子能够挽救一种植物,那他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林海峰(QV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