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365个故事》之绿色印刷

2016-12-02 15:01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老师被称为纳米绿色印刷领域第一人。

宋延林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用整体亲水的材料制作成一块印版,在印版上需要打印的区域再附着一层亲油的纳米材料,一步到位实现了无需曝光冲洗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最终上机时,只需一次打印就可得到印刷品,而且这种材料还能回收使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印刷行业大量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他们尝试将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纳米颗粒的油墨,通过打印、印刷的方式将原本的纸质印刷延伸到其他领域。这一技术如今已经应用于印刷电子和光子器件、物联网、柔性显示、太阳能电池、首饰打印、包装、印染、建材、生物芯片等众多领域。

未来,随着纳米绿色印刷的不断延伸拓展,将能更好地解决诸多领域的污染和原料浪费问题。

《绿色印刷》编导手记

张丹格达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中国化学研究的权威机构,研究所内一栋三层的红色楼房就是此次采访对象宋延林老师的办公所在地。宋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穿着素净、待人谦和。作为我国纳米材料与绿色印刷技术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他的办公室却是与另一位科学家合用的、仅有15平米的小房间,陈设简单。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桌面上堆满了各种专业资料,足有一米多高。

谈及自己多年来对绿色印刷的研发,宋延林老师眼睛里有一种特别的光彩。2004年,宋老师去中科院合作的一家印刷厂,在和工人聊天时了解到传统印刷行业一直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不仅造成环境恶化,也严重危害印刷工作人员的健康。宋延林从那一刻起就决定将解决印刷污染问题作为自己的研发方向,这不仅对环保有利,更能解决印刷环节对工人的身体伤害问题。于是,他带着学生开始了纳米材料应用于印刷领域的探索。

经过无数次理论推导和实验,他终于研发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从源头上完全解决了印刷行业大量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但解决污染问题取得的成绩,并不能挡住宋延林老师带领团队继续前进的步伐,在深入研究绿色印刷的时候,因为对纳米材料的应用,实现了量级突破,将传统打印25微米【1毫米(mm)=1000微米(μm);1 微米(μm)= 1000纳米(nm)】大小的颗粒组成的墨滴,做到了一纳米一个墨滴,解决了一直困扰印刷领域的难题。他们还对印刷技术的基本单元“点、线、面、体”进行精确控制的系统研究,发展了包括“绿色制版、绿色版基、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形成了整体从材料、设备到软件整体系统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绿色印刷这个领域里做到了世界领先,为我国未来在绿色印刷领域更多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在科研探索领域里驰骋不辍的宋延林老师不仅专注于科研的探索和拓展,也时刻关注着研发项目真正落实到产品并最终可以服务于千家万户。他始终认为,只有实现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让新型环保科技走进大家的生活,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科研价值。为了这个目标,宋延林老师和他的团队再次启航。

责任编辑:林海峰(QV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