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365个故事》之再出发

2017-01-24 13: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张新国是一名首钢工人,他曾经的工作地点距离自己的家只需要骑10分钟自行车即可到达。8年前,他的工作地点挪到了近300公里以外的河北曹妃甸,每次坐车需要4个小时。

远离家庭的温暖、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全新的生产工艺让每一个工人都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应。张新国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位老同志,用他的方式告诉周围的工友,如何在这个“新首钢”里好好生活、踏实工作。

《再出发》编导手记

林天趣 

我曾经跟我的实习生吐槽过我的某种“超能力”,只要开拍必定遇上雨雪雷电等恶劣天气。开拍第一天,恰逢北京2016年的第一场雪。我在远离北京300公里的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却也没能躲过这场降雪天气。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所处的曹妃甸工业区,天气状况的恶劣超过了我的想象,低温、大冰粒儿、横着刮的大风……

我说“见识到我的运气了么”,实习生吐槽“哎!这些钢铁工人活着跟一个个水手似的”。我说“他们这些北京城里长大的主儿,哪儿见识过这海边儿的天气啊”,实习生又说“这哪儿是海边啊!分明就是海里……”

对于“海里”这个准确的定位,我的拍摄对象张新国也有这同样的表述,他说他在北京的钢铁巨兽旁边工作了一辈子,怎么也没想到,到了中年还会转换工作地点,来到海边。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张新国还记得当时长东门的庆祝活动。但是振奋之外,首钢人却有着复杂的心情。“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标题曾一度充斥着媒体的重要版面,在首钢职工们的心中,一座在北京落地生根近百年,拥有十几万职工队伍的大型企业,“搬迁”这个词曾经遥不可及,那时却越来越近。

2005年,张新国被评为首钢总公司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同年2月,首钢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搬迁行动。

2008年6月19日,张新国的工作地点,从北京挪到了河北曹妃甸。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话并不是特别利索,但说到这个日期时无比的顺畅、准确、眼神坚定。跟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转折点”,往往记得特别牢固。

他炼了一辈子钢,对于炼钢技术环节的表述,也是神采奕奕。说兴奋了,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他私存的小视频。小视频中,张新国正站在300吨的炼钢炉前,他旁边站了一个年轻的工人,两人虽在交谈但是眼神始终落在熔炉上。突然,张新国急忙拉开身旁的工友,不到一秒的时间里,炽热的钢水喷溅出来,他们曾经身处的区域一片火海。

我问他这个视频,家里人知道么?他说既然已经离家这么远了,不想让家里人担心,也就没跟家里人说,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他心里有数。毕竟一辈子都在炼钢,我们看似陌生的炼钢过程对于他来讲就是炒菜一般简单。给我们看这个视频的目的,可以看作“安全告知”,意思是在我们拍摄的时候,不要把“忘我精神”贯彻得太过于透彻,他说不能拍的时候就不许拍,他说离开就离开。

以往拍摄时我还会和拍摄对象耍赖,央求一些特殊的拍摄角度。但这回我在拍摄的时候,巨大的生产噪音、充满异味儿的空气和火热的工作气氛,让我时刻处于“吓尿了”的情绪里,他说别拍了,我就乖乖关机离开。

拍摄完毕,我们坐上了返回北京的班车。我跟他发短信告知我们即将离开,并希望他以后工作的时候戴上口罩,降低工作环境对身体的危害,他说“好的,一定,一路平安”。

回京的那天,天气晴朗。

责任编辑:央倩(QV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