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救援队:用专业的团队为社会服务(4)

2016-08-10 14:51

打印 放大 缩小

ly4

主持人:所以这不是一两天能把综合能力提高的,像您说的,除了第一步的热情之外,更重要这个人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培养自己综合能力,各个方面。

彭春红:第三个是救援能力,包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培训,像国家紧急应急员培训,还有美国心脏学会的培训,有胸部按压、人工呼吸,人溺水了,应该怎么救。第一现场发现人倒地应该怎么救,包括外伤、怎么包扎、怎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都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包括刚才讲通过能力的时候有上升下降,通过能力的时候,人通过了,过去了,伤员怎么救出来,这个也是在救援能力里,救援能力偏向医疗方面,包括搬运,怎么在一根绳子上,你自己上去很容易,当背一个人,把一个人背起来或者抱起来,在丛林当中走动的时候很困难,你用什么担架,怎么选择担架都需要去学习。

主持人:目前这个队伍当中,我感觉救援过程中各个环节、配合度、协调度也得跟上。

彭春红:比如你出去活动,不管大活动还是小活动,都需要后方指挥。后方指挥不但要关注前线的情况,去那边负责新闻发布这块,负责后方指挥,在这边对所有媒体。还有后方指挥的人需要调度其他的队员,因为我们队员不可能你叫一声,我们要出去救援,200多人同时到场,我们是志愿者,各有各的工作,我可能在马连道这边,你可能在东直门这边,如果召集令发布出来,你先需要向你的公司请假,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时间到达不同。但是救援的时候,往往最先到达最有效,越快到达越有效。一般来说凑足三五个人就先出发,这是作为第一批。但是后方总指挥这里,需要调度,第一批走了,第二批是什么人,有什么人过来报道,要继续往前走。

主持人:就是协调人员。任务分配还在进行中。我在网上查的时候,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很多救援设备,比如无线电通讯设备、地面卫星通讯设备,还有最先进的GPS救援定位监控系统等等。

彭春红:其实这些装备不是绿野救援队的,但我们可以使用,所有权是探路者的,他们下面有一个户外公司,专门做监控系统,户外大型活动,他们的产品有一个小盒子,很小,放你的身上,在后台就可以看到你走到什么地方,离你最近的队员在什么地方。包括小盒子里几个按键,你用手机可以看到后台图,小盒子里有救援系统,你一按救援,就把你实时的位置发出去。这个时候比如看到很多人,或者发现求救者,我一个人搞不定,我需要求救。或者说我自己遇到危险,当然这不止是救援的人可以用,其他的户外队,比如千龙网想组织去爬雪山,或者进行长途穿越,到沙漠或者秦岭,一个人佩戴一个机器,救援人员可以看到,管理人员也可以看到。

主持人:技术的帮助能够让我们的救援更精准。    

彭春红:有了这个机器之后,走动的轨迹也可以看出来,你可以很清楚看到,这条线路我已经派人搜过了。

主持人:刚才听您给我描述救援的技术还是救援能力的时候,我发现您都特别熟,这可能也是十几年的积累。在积累这方面,我比较好奇的是,最后也想让您说一下,我们参加很多救援,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彭春红: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大型救灾,那是鲁甸,当时整个村只剩下一栋房子已经倾斜成40度的角,这个房子是唯一一层楼没有倒掉。山是u型,过去的话原来有条公路,由于地震之后,山体滑坡,整个公路垮掉了,U型非常陡,差不多45度,待不住泥土,就滑到下面的江里去。

主持人:这样的情况对救援有一定的难度?

彭春红:对,非常困难。我们第三天才到那里,第二天晚上我们已经到鲁甸了,但是到那个村实际上第三天了。到那边之后,去看那些人,由于没有路,我们过去的时候,发挥我们通过能力的优势,武警不让我们过去,我们说我们是专业的救援队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过去抢救,当时他们说很危险,自身难保。我们说我们是绿野救援队,参加户外救援,熟悉户外的情况,向消防官兵,在北京应急办,我们给消防官兵做培训,在国内是最专业的救援队伍,后来武警就把我们放过去。结果我们小分队过去之后看到那个村,上面正在施工,把路挖通,但是那一段路差不多有一公里长,整个全部滑坡埋住了,我们就徒步过去,看村里只剩下七八个村民,村民都是当时从镇里或者在外面干活没在家,回来的时候看到这样,其中有一个女的,三四十岁在哭,另外一个人男的是她老公,在骂她,剩下的人都很木讷坐在那里。

责任编辑:陈宏旭(QV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