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的日子外出跑步固然是身心俱快,但要是碰上雾霾天气,却仍按捺不住奔跑的心,你可能就会考虑佩戴口罩跑步了。然而,市面上的口罩林林总总,作为跑步者的你应该选用什么口罩呢?
施延昭是北京智能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步态实验室的人体力学工程师,工作之余热衷于在室外跑步。在雾霾不严重的时候,施延昭尝试过戴口罩跑步。为了比较不同口罩的效果,他采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多种口罩,并进行了试戴。据他概括,不“侧漏”是口罩的基本要求;不“上漏”是口罩的核心要求;不憋闷则是跑步者的基本诉求。
在经常遭遇雾霾的北京,哪些口罩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让跑步者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保持运动?施延昭对不同的运动强度下佩戴不同口罩对呼吸难易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希望给在雾霾天锻炼的跑步人群提供参考。
测试中佩戴口罩的受试者
一般来说,有中国KN95或美国N95认证的口罩应该有足够的滤霾功能。其中,“N”指Not resistant to oil, 即不能用于抵抗油性物质。在类别为“N”的前提下,“95”的意思是指用0.3微米的干燥氯化钠颗粒对口罩进行测试,至少有95%的颗粒能被口罩隔绝滤除(http://www.cdc.gov/niosh/docs/96-101/)。由于N95测试时所采用的条件是按工地中可能遭遇到的最坏条件安排的,日常防PM2.5应该不在话下。而对于佩戴口罩走路和跑步的人而言,防霾口罩重要的是不憋闷和不漏气:憋闷的话,就无法坚持运动,而漏气的话,口罩的过滤功能就形同虚设了。
过滤能力与吸气能力应该是一对矛盾,想要运动时呼吸舒服,又想要很强的过滤能力,或许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事。施延昭的测试同时考虑了口罩的密闭性和佩戴口罩跑步时跑步者的呼吸顺畅度。在实验中,受试者戴不同的口罩在不同的强度下运动,研究者则记录受试者达到呼吸不畅时的运动强度。鉴于受试者间的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研究者用百分比来定义运动强度的大小。
受神经系统调控,不同运动状态下人的心率变化
运动强度的常规测试指标是心率。当肺吸入氧气后,气体会在肺泡发生交换作用,也就是说血液会摄入氧而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载氧后,心脏通过泵血,将血液通过动脉和毛细血管输送到肌肉组织处。运动强度越大,受神经系统等的调控,单位时间内心脏的泵血次数会增加。在国外,心率一般多用于监控锻炼时运动强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