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00流明灯光下用微距镜头拍摄的北京雾霾”也在朋友圈中刷屏,这段视频获得了近万转发。
对此,同样是摄影爱好者的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朱江指出,单反相机微距镜头一般成像率是1:1,假设是全画幅单反相机,传感器尺寸是36×24mm,从画面看颗粒大约是画面的1%,尺寸应该是0.3mm,所以不应是PM2.5。
山东大学的李卫军教授说:看到的都是粗颗粒,PM2.5无法用肉眼观察。
中科院博士陈阳则表示:“这是灰,如果微距镜头都能拍PM2.5的话,还要电子显微镜干什么用呢?”
对于专家们的解释,仍有网友不买账,有人直接在大气物理所官微下留言质疑:“这辟谣不如不辟,公众看这视频心里第一感觉‘空气居然这么脏’。你说‘不是PM2.5’?”对此,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回应称,视频没伪造,但它说是雾霾,就错了。因为雾霾里主要是PM2.5,正因为颗粒小才长时间悬浮,对健康损害大。如果是视频里那么大颗粒,反而容易沉降,健康风险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