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少年宫迎建宫60华诞 老照片展几代人童年(4)

2015-12-28 14:18

打印 放大 缩小

20090817100449590

展出的图片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市少年宫设有金工组,六十年代设有钳工组,七十年代设有车工组,美术研究院刺绣工厂的老艺人也曾被请来辅导学生练习刺绣。那时候,市少年宫里还常能看到大学教授的身影,他们教孩子们实验气垫发动机,带孩子们到野外学习接收无线电……不难看出,市少年宫在开展科技、军事、艺术等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也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少年宫兴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北京市少年之家”。当时,想进市少年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必须先由学校向区里推荐,再参加市少年宫的考试。回忆起在市少年宫学习的六年,作为首批组员,瞿弦和、张筠英夫妇感慨良多。上初一时,他俩分别被母校北京二中、女十二中(现在的166中学)推荐至市少年宫,并在众多参加考试的学员中脱颖而出,分别进入戏剧组和舞蹈组学习。张筠英告诉记者,当年教她们的老师来自舞蹈学院,基本功训练特别严格。而且,老师会经常带她们到舞蹈学院和大学生们一起上课,教学水准绝对一流。“少年宫的老师让我们懂得文艺不是玩乐,而是事业,需要认真对待,这也让我们受益终身。”一个甲子过去,夫妇俩对市少年宫念念不忘,称其为“梦开始的地方”。

责任编辑:孙彰(QV00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