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琳广,男,汉族,80后,是一名首都老兵,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同时又是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的一名义工。不管春秋冬夏,他都利用业余时间,始终走在首都老兵志愿服务的路上,让党徽指引方向,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350小时。
历经部队多年的磨炼,退伍后一直在首都北京打拼。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始终助人为乐、广行仁爱。扶危济困,热心援手,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屈指数来,从穿上军装来到北京算起,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申琳广凭借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先后照顾军烈属、五保户、瘫痪病人33位,为3位老人养老送终;扶助离异家庭、失学儿童和养老院老人230多人;捐款、捐物50多次;拾金不昧、反盗窃40多次;带领天都爱心慈善联盟成员关心支助弱势群体10多次;帮助30多位务工人员租房、看病、协调临时工作,防疫防控吃紧时期,主动请缨并购买1000多个口罩,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伴随着匆忙的脚步,申琳广用爱心不断织就出一个个充满温暖的光环,而一次次的友善情怀就像一条亮丽的彩带,将无数个仁爱光环穿成一道令人敬佩仰慕的迷人风景线。
【所获荣誉】
2018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
2019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2020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优秀宣讲员”
2021年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
住在石景山区模式口村的申琳广,是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的一名首都老兵党员义工。他2019年注册慈善义工,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扶贫帮困、养老助残、文明指路、绿色环保等义工活动。
申琳广常说:“助人为乐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体验,每当为别人排了忧解了难,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把急人所急、解人所困当作要紧事,但凡自己能做到的,他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当申琳广脱下“橄榄绿”,穿上“义工红”,变的是色彩,不变的是初心、担当和忠诚。每次穿上红色义工服,佩戴上义工证和党徽,他就使命感油然而生。无论是文明义务指路,还是防疫防控提示正确佩戴口罩;无论是建党百年购买党旗,方便团队组织开展党建活动,还是寒冷冬天为保安购买100余双军用手套取暖;无论是看望身体不佳的战友,当场捐助2500元,还是国庆佳节自掏腰包买来10箱水果送给坚守岗位的队员;无论是协助家乡村中基础设施建设捐献,还是参与《村志》编写……都一一记录着申琳广在磨砺中成长的闪光足迹,他把“为人民服务”和“为群众办实事”展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参加义工服务活动外,无论多忙,无论平时上班,还是外出途中,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们,申琳广就立即着手解决。马上能帮的,那就是搀扶老人或者盲人过马路、小孩迷路等;不能帮着那就出主意想办法。他一般双休日锁定的那就是:到养老院看望老人,拉拉家常聊聊天,打扫一下室内卫生,整理一下衣物被褥。通常在工作日,利用上下班途中和零散的空余时间,遇到什么事儿解决什么事儿。2021年国庆节期间,申琳广制止了一起小偷行窃。在公交车上,他看准了小偷的动作,当机立断在车上喊话:各位乘客,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谨防被盗,谢谢大家的配合。为此,他一直做到终点站,直到看到小偷面带失望空手下车,尽管申琳广做过了十几站,没让三个小偷得逞令他心里非常高兴。
申琳广得知义工王素琴低血糖,就为其送上两包糖;义工贾珊珊重感冒,就为其买上上百元的药品;久等公交车未到,看到脸色苍白、抱着肚子的一名男孩,他就主动靠上去进行问询,原来这名男孩是一名上职高的学生,前几天和父母生气,身上没钱,没吃早饭和午饭,肚子又饿又疼。他就带着其去附近的饭馆给这名学生点餐,并给予50元人民币让他向父母认错,好好学习。偶尔遇到义工心情不好、郁郁寡欢,或者家中发生变故、有后顾之忧等情况时,申琳广都会想尽办法,帮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因为在申琳广看来,这些都是党员义工应该做的,更是志愿精神的更好体现,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半点马虎。
在申琳广所居住的附近有一位老奶奶刘秀荣,老伴已离世多年,儿女们工作忙、不能守候在她身边,老人家孤零零的,非常可怜。得知这一情况后,联想到老家那些老人艰难生活的场面,申琳广坚定了帮助老奶奶的决心。第二天,他带着水果,一路打听着找到老奶奶的家。走进家门,看见老人家正独自坐在门外的小椅子上,两眼紧盯着地面,面色木然。申琳广连忙讲明来意,老奶奶非常感动,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接下来的日子里,申琳广一有时间就来探望,帮老奶奶做一些平常杂务活儿,让老人体验到关怀和温暖。老奶奶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15年过去了,说起申琳广帮助照顾母亲的事儿来,他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称小申是母亲的“小儿子”、他们的小弟弟。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石景山八大处公园拍摄荷花素材时,申琳广远远地看到一群秋游的老人,有坐轮椅的,有拄拐杖的,有让护工搀扶的。面对此情此景,申琳广内心按捺不住,走近这些年迈的老人嘘寒问暖,聊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临分别前,不少老人对申琳广恋恋不舍。在回单位的路上,申琳广当时就萌发了资助老人的强烈意愿。第二天,他就专程到颐养年老年公寓说明来意,养老院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深受感动。打那一天起,申琳广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除了为老人们洗脸、刷牙、喂水喂饭、翻身擦身、清洗被单、更换尿布等平常照顾外,还做一些给常年便秘的老人抠大便、忍受患阿兹海默症老人的殴打等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如今,申琳广先后帮助和资助孤寡老人210余人。直到2022年,表面上看,申琳广有时付出的是爱心和友善,有时付出的是忍耐和泪水;但实际上,这是春风化雨的爱心倾注,是首都老兵党员义工学习雷锋的爱心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籍大哥张合良,是申琳广2007年在北京西站与他萍水相逢,恰是张合良雪上加霜、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那年张合良50岁,上有72岁的老母亲,下有一儿一女。原本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可不幸的是,儿子在4年前失踪了,之后一直杳无音信。情急之下,张合良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千里寻子。申琳广得知张合良的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帮助张合良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一边打工一边找孩子。同时,为了尽早打听到孩子的下落,申琳广在业余时间,把张合良儿子失踪的情况写成文字材料,寄送到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尽管2022年至今还没有找到孩子的线索,但申琳广的热心帮助给张合良极大的精神安慰,深深地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温暖和关怀。
抗击疫情吃紧时期,申琳广几经周折自费购买了1000只口罩,带领身边首都老兵义工一起走上街头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积极响应北京市共青团委员会“抗击疫情、希望同行”爱心通道捐款的号召,采用转账的方式向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7500元人民币,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在助力核酸检测时,申琳广择善而行,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化身“大白”和“小蓝”,负责秩序维护、查看健康码、测量体温、定点消杀……同时还担起了核酸检测录入员培训的重任,不但把一系列流程制式化,还总结出了容易搞错的相关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为了保护嗓子,他还把顺口溜录进喇叭重复播放,提醒每一位做核酸的居民。他还发明了“装管神器”,既节约成本,又方便护士采样提速。
核酸检测值守时,护士急缺N95口罩,申琳广二话没话,直奔核酸检测点附近的医院,自掏腰包去购买。面对弱势群体、居家上网课的学生以及快递小哥等,申琳广总会面带微笑,向排队的居民做好解释,让其先做,方便他们,征得大家同意后,并弯腰鞠躬答谢!
像这样的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事例,申琳广还做了很多:可能是在公交车上、地铁站里给老人孩子让一次座,扶老人过马路,也可能是给陌生人的老人指指前行的路。大到利用业余时间去陪老人聊天说话,帮厨做饭,清洗被单等等。从2018年至今,他每年自发收集九成新的衣物送往救助站,还分别邮寄到甘肃省民勤县会宁村和四川甘孜州的孩子们,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今后回报国家和社会。
人生旅途,路长情更长。申琳广用仁爱之心,不断诠释着人生光彩。当下,他正带领身边义工积极响应北京市委文明创城号召,不管是清洁空气、节水护水、垃圾分类,还是文明出行、背街小巷整治,申琳广都从我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申琳广爱北京,爱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更爱党员义工这个称呼,他用一次次的助人为乐,将无数个仁爱光环穿成一道爱的风景线。那些得到申琳广帮助、捐助的人们,在自身受益的同时,内心深处也被申琳广的爱心友善和辛勤付出所触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申琳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影响着周围的人,为北京——中国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不断增添新的力量,使仁和友善、崇德尚义、追求“最美”成为身边不少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申琳广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首都老兵党员义工的公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