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善义工抗疫红——张熙凯

2022-07-20 15:51

打印 放大 缩小

张熙凯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是于2017年才因工作调动,来到了这座城市。虽不是自幼就生活于此,但他依然对北京有着很是深厚的感情,一直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自2020年5月开诊以来,张熙凯多次组织、带领医院各岗位人员积极响应区卫健委、上级主管单位的号召,为丰台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隔离点防疫支援服务。医者仁心,身为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张熙凯始终拥有着一颗 “悬壶济世”的心,坚持与普通的医护人员一样,用生命赴使命。

2022年4月25日,因新冠疫情波及北京市,市政府连夜部署扩大核酸筛查范围,从26日对东城、西城、丰台等11个区域人员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张熙凯闻疫而动,第一时间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发出协助政府进行核酸检测的“集结令”并第一个进行报名。

彼时正值凌晨,张熙凯却丝毫没有睡意。他深知,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时间是多么重要,一刻都不能耽搁。但他也担心正在梦乡的医院的员工无法迅速集结。

让张熙凯没想到的是,只用了三个小时,全院的医护人员和行政人员就组成了19人应急保障团队并连夜投入到了核酸检测工作中。谈起这次经历,张熙凯说全靠大家对抗疫的热情和支持,而医护人员则表示,是张熙凯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浸润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才让大家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一线,去喊出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坚守岗位,服务民生

其实在本次协助核酸检测之前,张熙凯还组织本院的医护人员与行政人员,成立了“疫情支援先锋队”,前往到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进行援助。

彼时正值春节,张熙凯率先垂范,取消了自己的假期。他连轴坚守在岗位11天,共计264个小时,统筹安排、工作调度、适时调整,都压在他的肩上。他带领“疫情支援先锋队”先后完成3200余人,共计4轮的全员核酸采样,并为封控区的居民提供领取药品、配送快递、开隔离证明、送春节物资等服务保障工作。

张熙凯说,“感谢西罗园街道办对我们的信任,疫情支援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作为西罗园街道的人大代表,也希望践行履职初心,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没有辜负人大代表的称号,一直将群众真正的需求放在心上,尽最大可能去倾听民生、服务民生,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织紧织密疫情防控工作的保护网。

02履职尽责,传递温暖

张熙凯作为一名院长,他以身作则,守护着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身为一名人大代表,他不忘初心,切实为群众利益着想;而从志愿者的角度来说,他也没有辜负XXX组织给予他的希望,一直履职尽责,传递着温暖。

疫情期间,张熙凯出于职业习惯,开始担心大多数人长时间“静止”在家里,会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其他病症,尤其是老年人和部分慢性病患者。于是他特意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维持社区核酸检测队伍的同时,顺带教大家跳一些简单的健康操。

张熙凯说,“‘一分钟康复’动作,教给排队的百姓,让他们在等候的这一分钟里也能充分地体会到锻炼所带来的快乐,把健康传递给大家,也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早点儿度过疫情这段时光。”他用一种特别的形式,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让群众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这个社会处处充满和谐与友爱。

疫情平战结合的模式下,大多数工作人员会多多少少产生疲惫,而大多数群众则会焦虑不安,但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美好与关爱,像张熙凯一样。那大概率的,我们不会再闻疫而色变。若是每个人也都能像张熙凯一样,让崇高的志愿精神及专业的社工知识融入社区、社会治理,那想必我们能构建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世间。

志和者不以路为远。

张熙凯没有出生在北京,但他从河南而来,把诸多的爱都给予了北京。在疫情面前,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位同胞,都不分彼此,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张希凯有担当敢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使命,无愧于内心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程展驰(QV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