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善义工抗疫红——李昱萱

2022-07-20 15:50

打印 放大 缩小

李煜萱,15岁开始进入慈善义工的领域。曾在北京风华希望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在自闭症儿童中心给孩子进行帮扶和陪伴、一到寒暑假就去到河北与北京周边的希望小学搭建校舍……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大学本科于美国的波士顿大学,进修了四年的英语教育与传媒双专业。回到祖国的李煜萱不仅用自己所学积极抗疫,还动员更多的留学生共赴疫情第一线。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与学校义工团队的队员们在贵州丹寨进行支教与交流活动,那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很好,单词背的也很认真,但是没有引导他们正确发音和英语思维的老师。其实很多学校老师的发音并不标准,学生们也觉得学习是是一种压力,不是兴趣。”当时给同学们分享了演讲课,通过模仿语音语调和声音、肢体动作的模式,很多同学反馈特别有收获和改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我心里也特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就在大学期间深入学习英语教育专业,想系统的如何进行第二外语的习得。

在美国的时候,课余时间我也积极参与公寓组织和申请实习。在波士顿当地的难民中心,帮助一些海地和犹太难民提高学习英语沟通能力,比如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帮助他们修改简历,从而协助他们通过面试,找到一份在美国傍身的基础工作,比如沙拉店的店员、超市服务员等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时候帮助别人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带来心理上的疏导和指引,这是更难的,也是更重要、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因为有些难民或者来访者会有心里创伤,甚至有些有造成的精神异常与行为异常,我也跟着当时带我的老师边看边学,试着用更专业的角度和方式去引导对方接受我们提供的帮助。

我的有些同事是从事ngo或者义工的美国人,和他们聊天也非常有收获,因为在美国更多慈善volunteer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小孩子的时候学校就会组织他们记录义工的时常,培养互助精神。感觉中美之间慈善义工的文化也是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在和我的志愿者同事们一起吃饭聊天儿的时候,他们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每次和他们说我是北京、中国来的时候,我都很骄傲、也很有民族自豪感,感觉把慈善义工的精神带到了大洋彼岸。

在2019年回国之后,我曾经偶然的在快手上上发布了一条英语学习技巧的视频和动画短片的配音,没想到一下就有上百万的点击量。一下子涨了小三十万的粉丝,每天能收到好多私信,问我语言学习的问题。我就尝试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偶尔直播免费教英语,回答粉丝们对于语言学习、学习规划的问题。

“我也是在快手直播了之后,真的和那些渴望知识的初中生、高中生接触以后,才发现原来我看到的一直是95%的世界。在三四县城市,有这么多渴望用英语去看到更大世界的孩子们。” 英语是一把钥匙,他让我对各国文化感兴趣,让我出国留学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我无论在哪,一直都想着能有机会给祖国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未来,我也想利用段视频的平台,培养、带动更多人和我一起学习,看到更多更广阔和美好的事儿。

疫情之下,很多线下的义工活动都取消了,志愿者们也很难去参加校园内的支教活动,只能力所能及的在社区做大白,小蓝,协助疫情卡口扫码测温、参与团购管理、物资分发、特殊人群心里疏导等日常工作。

“在小区志愿做大白的时候,社区居委会还一直提醒我要自己做好自己的防护,志愿工作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非常劳心劳力。看到这些我就想多为社区分担一点。有些网友说留学生回到祖国是给祖国添麻烦的,其实我们的海关工作是做的很严格的,每一个回国的人都在进行严密的的隔离。留学生也是祖国的一份子,我们都想为祖国的抗疫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在疫情过程中,我也想倡导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我想号召更多的青年一起加入慈善义工联合会,在做慈善做公益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我已经回国三年了,未来可能会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健康管理与传媒,在后疫情时代填补人才的缺口,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责任编辑:程展驰(QV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