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总书记考察上海的地方:这一年,您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2019-11-01 18:35 上观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虹口区市民驿站托老所里,88岁老人朱德明一边画水墨画,一边感慨,“我越来越留恋这里了”;

小区垃圾箱房边,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青年志愿者天天值守,竟把相亲都安排在了这里;

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成为白领党员的“打卡地”,90后党员王晓曼的手机日历上,密密麻麻标注了中心将要开展的各种活动;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屏幕上的小蓝点越来越密,分布全区的智能传感器,会在一秒内把信息传递给“城市大脑”;

张江科学城展示厅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模型、机器人、冷原子钟等展品散发着冷峻幽深的光芒,展品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新进展

……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深入上海的企业、社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高新科技园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当前经济形势、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进行调研,并作重要指示。

这一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上海干部群众须臾未忘;这一年,总书记的期待正在变为一个个现实——

 

  

 虹口市民驿站:越来越让人留恋 

【镜头】老人用毛笔蘸上红色的颜料,轻轻在宣纸上渲染,淡淡的红氤氲开去,一片片红叶初显。这幅水墨画有个很美的名字,叫《雁来红》。

近日,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内,88岁老人朱德明和老伙伴们,在嘉兴路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周佩铭老师的指导下,创作水墨画。他一边画,一边忍不住向记者感叹:“我越来越留恋这里了。它就是老年人的一个好归宿。”

【回眸】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托老所内,几位老年居民正在制作手工艺品,总书记亲切向他们问好,老人们激动地握着总书记的手,向总书记讲述自己的幸福晚年。总书记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察看综合服务窗口。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同几位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做法的年轻人亲切交谈。

朱德明回忆起那一幕依然难抑激动之情。

自朱德明的老伴去世之后,他被儿子送到托老所。这一年多的时间,他从开始时“担心不习惯”,到现在“越发离不开”。他记得,自己有一次感冒,托老所的工作人员比他还急,请医生上门问诊,还开好药让他按时服用;他记得,今年重阳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做出了重阳糕,尝一口美味无比;他还记得,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将玩具小汽车组装成功,送给孙辈,乐不可支……

托老所负责人陈燕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们在托老所生活更幸福,如今的托老所在传统的手工、画画、书法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烘焙、插花、垃圾分类等新时尚课程。

也在这一年间,在80后“小巷总理”王静华的脑海中,总有两个场景挥之不去:第一个是在暴雨中,小区居民用胳膊夹着雨伞,两只手都拎着满满的垃圾,还不忘将湿垃圾破袋,把垃圾分得清清爽爽后离去;第二个是在垃圾箱房边值守的青年志愿者,竟然将相亲都安排在了这里,并美其名曰:“臭味相投”。

每每闪过这些场景,虹口区虹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自言“心中充满感动”。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当时,王静华也激动地和总书记握了手。今年3月,她所在的宇泰景苑率先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她坚持每天早上7点到小区,和志愿者一起值守在垃圾箱房边,看到保洁员忙不过来时,就帮忙一起捡垃圾、拖垃圾桶,总要忙到晚上8点半以后才离开小区。让她欣慰的是,在居委会、物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今年7月1日,也就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那一天,小区的志愿者也圆满“下岗”了。如今,在没有志愿者的日子里,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也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为了让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能够坚持下去,王静华和她的团队又打开了新的脑洞——计划和上海农科院合作,在小区“一米菜园”的基础上,引入蚯蚓处理小区部分湿垃圾:蚯蚓把湿垃圾吃掉之后,其粪便可以作为田间地头的肥料,此后田间长出的瓜果蔬菜又可以回馈小区居民。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说,宇泰景苑只是一个缩影。嘉兴路街道的垃圾分类纯净度目前已达90%以上。根据群众需求,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将全市通办的业务从178项增设到188项,可现场办结的事项从38项提升到50项。截至目前,已有20个虹口区的职能部门、466家驻区单位、4500多名志愿者、31家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市民驿站运行及组织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共设施的资源配置效益,打通居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而今,全上海都在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今年底将建成超过25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点的齐头推进,“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构建。

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更是成为了“新习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垃圾分类整体成效好于预期,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远超预期。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80%。分类实效提升也远超预期。到2020年底,上海力争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让垃圾分类“形得成”更能“守得住”。

如今的托老所在传统的手工、画画、书法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烘焙、插花、垃圾分类等新时尚课程。

如今,在没有志愿者的日子里,小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也始终保持在98%以上。  

陆家嘴金融城:党组织凝聚起楼宇青年

【镜头】“茄子!”日前,在上海中心大厦22层空中花园里,5个年轻人身背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复古绿色背包,摆出奋斗者的姿势,对着镜头灿烂地笑着。另一边,几个年轻人边走边介绍,用手机拍着祝福祖国、祝福上海的抖音小视频。

他们可不是来此一游的普通游客,而是专程赶来参加党组织活动的青年党员。耸立在浦江东岸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如今不仅可以俯瞰上海城市风貌,更可以感悟信仰的高度、理想的远大。

【回眸】去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察看服务中心窗口,了解金融城党的基层组织架构,详细询问每周活动安排和楼宇党建工作情况。他说,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随着经济成分和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越来越多,要做好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作用。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上海中心大厦119层观光厅俯瞰上海城市风貌。

2018年11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同正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企业党员亲切交谈。

总书记的鼓励和关怀,给上海的基层党建特别是楼宇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让这里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今年年初,陆家嘴金融城的企业陆续收到了一张清单,清单上列明了金融城党组织将要开展的2000多场活动,覆盖文体、竞技、艺术、经济、生活、公益等方方面面。许多党员拿到清单后,一连兴奋了好多天,上海黑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宋均希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12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黑拓公司主动提交了建立党组织的申请。此后,公司党员们经常从上海中心45层乘电梯到22层,参加各类主题党日活动。“我们能感受到,陆家嘴金融城党建的理念在转变,党建做得越来越‘活’了。比如,曾有党员反映,陆家嘴区域午餐太贵,为此服务中心协调场地、卫生等问题,在许多办公楼里建起了白领餐厅,每顿午餐能在25元到30元间解决。最近,服务中心又推出了亲子工作室、爱心暑托班、定制公交、‘早餐工程’、‘云医院’等项目,实实在在提高了党员、员工的获得感、满意度。”

“来这里参加活动,一点都没有压力,甚至可以说非常期待,”90后党员王晓曼的手机日历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党建服务中心未来将要开展的各种活动,一些她特别感兴趣的,还用星号予以标注,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忘记。在王晓曼们看来,“党建+服务”的模式,让金融城的年轻人不仅过上“组织生活”,还解决了吃饭难、出行难、看病难、社交难等问题。“在年轻人中,党组织的影响力因此变得越来越大。”

在陆家嘴,还有一个新变化,那就是很多党员平日会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看自己的积分有没有更新。今年初,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党员积分制实施细则正式出台,金融城尝试用大数据系统创新党员积分管理,每个党员信息里都有一个实时跳动的评分,包括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参加公益活动等,都能累计积分。年终评估时,积分高的党员将得到表彰和奖励。“有了积分管理,党员们对自我的要求越来越高,引领示范的先锋作用也就更加突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书记薛英平说,目前“积分制”覆盖了陆家嘴9000多名党员,这种透明的积分管理新机制受到了许多党员的欢迎。

“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上海正瞄准新兴领域,推动党建工作的超前探索。去年底,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本市商务楼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从“建起来”“转起来”,进入了全面“强起来”的3.0版。目前全市1410幢商务楼宇中,共有党组织2700个、党员6.5万人,90%的重点楼宇建立了楼宇联合党委(总支),设置党群服务站(点)并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在上海,一座座楼宇正成为一座座“战斗堡垒”。

2019年10月28日,在上海中心大厦的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面向大学生的党课正在进行中。

浦东城运中心:“城市大脑”不断迭代更新

【镜头】“不好,沪芦高速口一辆转弯货车发生侧翻。”国庆后的一天下午,浦东新区周浦镇界浜村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坐在村里联勤联动站的大屏幕前。说话的时间,实时视频里可见货车装载的易燃物已经洒落,火光四射。怎么办?

“如果放在过去,从事故发现到处置,少说也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界浜村社会治理联勤联动站负责人姚辉说。可当天,那名工作人员冷静地点按了一下屏幕,就接通了与新区城运中心的远程视频。双方沟通情况后,镇里的公安、消防、城管等相关部门立即同时出动,第一时间妥善完成人员疏散和现场处置。前后不过只用了40分钟,将对周边村民、过路车辆的影响减到了最低。

界浜村,在浦东新区700余个村居组成的复杂社会治理体系中,如同树干上一根小小的枝桠。可它的健康有序,却足以反映出了整棵大树——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生长状况。

【回眸】去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营情况。

一年过去了,围绕“联合、即时、智能、协同”的努力方向,浦东城运中心这棵大树上,又结下了新的果实。

在浦东城运中心大门的另一侧,如今新添了一块“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的招牌,意味着应急工作与城市日常管理工作开始融为一体。以往的城市管理,以部门职责为出发点,各部门根据分工、各自负责。现在,浦东城运中心入驻了区应急办、公安、120急救中心、城管执法、市容环保、市场管理、建设交通等城市管理一线部门,所有的政务信息都在一个平台共联共享。

走进指挥大厅,这样的融合还体现在更多方面。今年年初,浦东“城市大脑”再一次更新迭代,类似噪音扰民、公交线路优化、汽修摊位管理、渣土车运行、防台防汛等60个智能城市管理专业化模块相继推出。目前,“城市大脑”已经实现了109个单位、341个系统、11.8PB使用数据的广泛归集,部署物联感知设备近4万个、与公安共享视频8000多路。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发生了紧急的情况?遍布全区的智能传感器,会在一秒内把信息传递给“城市大脑”。

这意味着什么?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礌说,随着今年浦东城运中心的管理体系升级进入2.0版,意味着在1200多平方公里浦东大地上,主动发现更智能了、要素管理更精细了、协同处置更高效了、治理体系更多元了。

就拿浦东城运中心大屏幕上一幅浦东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蓝点来说。每一个小点,都代表着一个甚至数个现场管理人员的所在位置。 浦东新区智能化提升专项组相关负责同志孔繁渊告诉记者,这些管理人员,有的是村居的网格员,有的是委办局的现场督察员,通过一个手持的移动设备,他们可以随时与“城市大脑”取得联系,一键反馈;与此同时,浦东城运中心的指挥长,也可以同任何一名现场管理者进行视频对话,随时查看他们的行动轨迹、任务清单、处置情况。

这一年里,伴随大树的茁壮成长,一个个密布的枝桠也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原本在浦东城运中心三级管理体系中,除了区级层面的设计外,36个街镇也都建有城市运行分中心。今年以来,各个村居也逐步接入了系统,共同密织了一个遍布全区的“天网”。界浜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姚辉说,得益于村居联勤联动站与镇分中心、区“城市大脑”的互联互通,近半年来,村内的治安状况显著改善。“往年平均每月都会有2次左右的失窃案件发生,而今一连几个月,百姓生活都相安无事。”

今年以来,上海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硬件、软件和数据基础逐步夯实。目前正在打造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重在通过一个强大的智能化体系,具体而精细地感知城市运行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研判风险、应对处置,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

浦东城运中心24小时运转着。

屏幕上每一个小点,都代表着一个甚至数个现场管理人员的所在位置。 

在浦东城运中心大门的另一侧,如今新添了一块“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的招牌,意味着应急工作与城市日常管理工作开始融为一体。

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迎来利好消息

【镜头】张江科学城展厅里,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Fourier X1,静静安放着。就在今年年初,Fourier X1的研发公司傅利叶智能科技,已经推出了新一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Fourier X2。它有多神奇?可帮助下肢瘫痪的患者进行辅助行走、康复训练恢复行走能力,且重量比国内外同类产品轻7公斤左右,是AI与医疗场景深度结合的创新技术。

张江其他的重点项目也利好消息频传:逸思医疗定制项目、张江城市副中心“科学之门”等计划年内开工;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项目计划年内完工投用。

【回眸】循着浦东新区丹桂路一路向西,张江科学城的入口,就掩映在一块红色巨型招牌之下。去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听取科学城发展历程及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参观了大科学设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展区。总书记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考察,了解上海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考察时,同在场的科技工作者亲切交谈。

一年过去了,同样在那块殷红鲜亮、写着“张江科学城”五个大字的招牌下,又孕育出新的生机。

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规划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校。

围绕总书记嘱托,过去这一年里,张江科学城正着力通过推进两轮“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诸多变化现已悄然发生。上海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介绍,截至目前,张江首轮“五个一批”73个项目,已累计完工40个。新一轮“五个一批”项目中,也有16个项目开工。其中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阿里巴巴上海研发中心、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小蚁科技总部、爱达中国总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及体验中心、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8个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

总书记去年考察调研张江科学城时指出,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对标总书记要求,过去一年中,张江科学城持续加大对总部型、功能型、创新型企业和机构的引入与孵化,尤其是瞄准一些重点产业进行布局。

去年11月28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正式在张江落成,主要围绕国产处理器、存储器、安全芯片、FPGA、光通信等“卡脖子”核心技术领域发力。一年间,在这个产业园中落户的企业,涵盖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新兴企业等。其中,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10强中有3家总部在张江,3家在张江设立了分支机构。它们合计拥有100多项国内领先产品。

而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作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一年间已经集聚了诸多跨国企业巨头,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相当一批“独角兽”企业。如今,这里已然成为上海AI企业最集聚、类型最丰富、人才最密集的新地标,未来将有8000位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岛上工作。

一年前总书记参观张江科学城展示厅时,里面摆放着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模型、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冷原子钟等展品,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而今,展厅还是那个展厅,展品背后的科技成果却纷纷有了新进展。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瞄准全球前沿、补短板拉长板,将重点放在了基础科研的原始创新、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两大主攻方向。以强化原始创新为目标,上海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力。今年5月,落户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度过10岁生日,2.5万个世界各地的用户借助“上海之光”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上海围绕“卡脖子”技术大力攻关,创新的种子不断破土、生长。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蓝天梦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也正在发展壮大。

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Fourier X1。

展示厅内展示抗老年痴呆药物GV-971研发成果。

张江人工智能岛。

责任编辑:陈宏旭(QV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