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美食视点透析《深夜食堂》 为何水土不服

2019-09-16 16:13 北方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右耳美食视点透析《深夜食堂》 为何水土不服

时隔两年,日本经典IP《深夜食堂》再度以翻拍影像形式被引入我国。不过,这部由著名演员梁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深夜食堂》,上映一周仅收获2300万票房。与此同时,影片同2017年由黄磊主演的剧版《深夜食堂》一样遭遇口碑滑铁卢,豆瓣5.3的评分虽较剧版有大幅提升却仍在及格线下。这一系列IP改编一而再“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引起了媒体及广大网友的关注。

9月6日,《今日影评》特邀美食作家右耳做客节目,以与电影《深夜食堂》主题契合的美食视点,与观众朋友共同探寻影片不对中国人胃口的原因。

本土元素存可取之处

根源问题“哪哪都不对”

尽管电影《深夜食堂》目前票房及口碑走势都较为糟糕,右耳却对《今日影评》分享了她在片中发现的值得称道之处。面对《今日影评》的镜头,右耳认为影片将城市背景选在上海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在作为各国文化交汇之地的上海场景中,包括日式餐馆在内的各色餐厅出现在此都不会显得突兀。此外,右耳也向《今日影评》指出,影片还为此加入了很多上海本土元素,如弄堂中悬挂的衣物及腊味等,出现频率较高的菜市场也极具真实质感。

当然,影片的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没被右耳忽略。在《今日影评》节目现场,右耳以美食作家的专业审视角度指出,作为一部美食电影的《深夜食堂》却非常欠缺对于美食的呈现,虽说在其中挑选了富有上海特色的馄饨、龙井虾仁、各类面食、炒蚬子等小吃菜品,却在拍摄呈现上只是单一背景的一晃而过,并不会激发观众的食欲。至于故事层面,右耳则对《今日影评》直言影片在“在根上出了问题”。她继续指出,片中的四个故事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每个篇章也只流于表面,可能在其他地点换上其他属性标签的人物就会成立,但放在这里却“哪哪都不对”。

深夜食堂食不对味

文化差异或成主因

显然,电影《深夜食堂》之于大多数观众而言是不对味的。究竟是没对上那些“味”呢?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右耳首先指出的一点是中日宵夜文化的截然不同。在她看来,对于在大城市独自承受巨大压力打拼、普遍处于孤独状态的日本人而言,家门口的居酒屋是他们得到慰藉的好去处,但在没有居酒屋文化的中国,甚至早些年胡同中那些提供小酒小菜的“大酒缸”式小店也已因租金问题而消失。此外,右耳也向《今日影评》表示,没有跟陌生人讲隐私习惯的中国人,在餐厅吃饭时跟临桌客人或老板去讲自己遇到事情的可能微乎其微,中国年轻人在面临压力时通常会采用宣泄的方式,并非能靠夜宵聊天就能解决的。

《深夜食堂》没对上的“味”,在右耳看来还体现在中日两国对于饮食形式感的不同。右耳对《今日影评》表示,日本饮食从摆盘开始就要做足架势,会用很多大号碟子去装份量较小的食物,其实很能刺激食欲。此外,会在吃饭时书“我开动了”的日本人对饮食有着一定仪式感及发自内心的敬畏。但中国人对于食物则很随性,吃的就是自在,即便有每天在小餐馆分享人生的群体也只是少数。右耳向《今日影评》坦言,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体现的仍是大众的审美,《深夜食堂》难以引起观众共鸣也正是因为在“根”上就不对的“小众”问题,即它所呈现的深夜食堂并不符合我们本土对宵夜的理解。

中国深夜食堂众口难调

华语美食电影重在欢聚

在黄磊主演的剧版《深夜食堂》播出后,广大对其不满的网友便自发地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的“深夜食堂”故事。在《今日影评》节目现场,右耳也与观众朋友分享了她理解下的中国化“深夜食堂”。右耳表示,饮食对于讲究“食色性也”的我们而言,在个人满足层面极为重要,同时中国人在食物选择上极为多样,很难找到某一种可以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口味的宵夜。回忆起在家乡成都阴冷冬夜吃着“鬼饮食”宵夜,右耳对《今日影评》深情表示,食物雾气的蒸腾让她感觉非常温暖,周遭形形色色的食客即便生活不易,却也都在喧嚣的生活状态中淋漓尽致地展露着生命力。

谈及华语美食电影,右耳向《今日影评》推介了她的心中最佳——《饮食男女》。在她看来,电影《饮食男女》的核心是家庭关系而并非食物,但食物却起到了置于家庭温情之上的串联作用,一切情感气氛都依托着做菜过程而烘托,核心地突出着极具中国传统人情味的“聚”的感觉。而相反地,右耳对《今日影评》坦言,《深夜食堂》这样没有阖家欢聚感觉的电影自然不会受中国观众喜欢。她表示,我们对《深夜食堂》的诉求其实也是一种富足、安稳的感觉,即在忙碌的一天之后可以拥有一个喘息之地,而在深夜过后又是崭新一天。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责任编辑:陈宏旭(QV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