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地方行】母先才笑了

2019-07-25 15:10 多彩贵州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花茂村52岁的母先才每天推开大门就能望见家门外不远处的青山。今年年初,他盘点了自家的收入:红火的乡村旅游让他一年收入30万元。

和母先才家一样,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村民们都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实现了整村脱贫。

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笑容更加甜。

花茂村,这个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本,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跑道上。

52岁的母先才是花茂村的土陶技艺工匠,他家四代做陶,以陶谋生,是目前全村仅存的仍在做陶的手艺人。

在宁静的村庄里,母先才正在做陶。揉一团泥,在木质转轮上转几圈,不停地捏捏、拉拉,不出三五分钟,一个古朴的碗就成型了……

现在的母先才早已习惯了在镜头下演绎制作土陶的艺术。镜头前这位技能精湛的土陶艺人面带微笑,手法熟练自如。

母先才把头微微向上仰起,微笑着跟我们聊天,右手还在不停地搓着残留在指甲缝里的泥巴。

早前,通过制陶卖陶母先才一年会有三四万元的纯收入,但这些收入不算多。自己需要供养一双儿女读书,家里几乎没有结余。

过去花茂村还很落后,土陶制品也没有多少销路,他一度想过要放弃,但是不忍看到技艺失传,便坚持了下来。

2014年,母先才通过政策的支持,母先才申请到小微企业鼓励资金,再加上贷款和借来的本钱,总共投资近百万元,扩大了陶艺馆的规模。

“那时候压力大,晚上都睡不着觉。”就在母先才发愁时,迎来了转机。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村后,对花茂村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指导,地方党委政府迅速贯彻落实,让花茂村村民受益颇多。

“总书记告诉我,一定要把这个手工艺传承下去”,讲到这里,母先才幸福地笑了。明年,他打算把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叫回来,一起把这门手艺传承发扬下去。

如今,母先才家开起了陶艺馆,还搞起了陶艺体验吧,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家里的土陶远销全国各地,每年纯收入超30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笑容更加甜。

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不负其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8年17456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

交通便利,“开门见山”成风景,游客纷至沓来。

花茂村现有乡村旅馆14余家,特色农家乐18家,电商10余户,特色产品店28家,陶艺作坊3家。

2018年接待游客14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实习记者 彭典 吴仪)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