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让“中途之路洒满阳光”

2019-06-13 14:1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分类教育

千龙网6月13日讯(记者 朱李可)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站在解放思想、依法治区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把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作为工作的首要标准,全面推进、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和创建社区矫正示范标杆,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和教育稳控工作机制。多年的追梦与探索,多年的拼搏与奉献,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特殊的区情区位,坚持首善标准,践行“红墙意识”,紧紧围绕“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以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提升教育矫正工作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教育矫正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深化教育矫正效果和服务基层管理为导向,打造“三个精准”,确保矫正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努力提升教育矫正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制度化水平,为维护首都功能核心区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类教育3

精准教育矫正,确保矫正真正入脑

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发挥模块化教育的优势,采取“分层次、活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注重提升社区矫正人员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开展以“向犯罪说不”、“ 遵纪守法、警惕身边的犯罪误区”、“阳光人生远离犯罪”、“ 预防交通肇事事罪及危险驾驶罪”、“宪法讲堂”等为主题的阳光法律课堂;开展以“论语选讲”、“美意延年”、“中和位育”、“经典诵读”等为主题的阳光国学课堂;开展以“控制情绪”、“让幸福来敲门”、“阳光心态助力心理健康”、“整理内心的空间”为主题的阳光心理课堂。截止目前为止,组织分类教育百余场次,受教育社区矫正人员达1000多人,有效突显西城区“法律教育先行,国学教育固本,心理课堂强基”的分类教育理念。

公益劳动

精准心理矫正,确保矫正真正入心

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充分发挥心理矫正功能,做到心理测评全覆盖,心理异常全访谈,心理危机全干预。首创“社区矫正人员首接心理测量机制”。该机制是针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在完成社区矫正报到后,直接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的心理矫正措施。“首接心理测量”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知矫正人员当前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状况,为司法所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阳光中途之家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需求,结合司法所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阳光中途之家还聘请专职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采用谈话、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方式,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矫正不良认知、化解负性情绪、增强自我认识。

公益劳动2

精准行为矫正,确保矫正真正入行

西城区是市司法局社区服务的试点区,经过6年的试点推行,西城区创建了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分“三级(区、街、社区)”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库,规范集中社区服务流程,确保社区服务的实效性,增强了社区矫正人员身份意识、悔罪意识以及回报社会、修复社会关系的主动性,严肃了刑罚执行的效果。阳光中途之家和各街道司法所定期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集中社区服务。依托西城区社区服务基地,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统一开展以“减脏护绿”为主要内容的集中社区服务,擦拭老年公寓院内的健身器材和清理小花园的树叶和杂草。通过劳动,培养社区矫正人员爱集体、爱劳动的集体观念。

心理辅导_副本

多年来,西城区阳光中途之家秉承“用情感化人,以理说服人;用爱温暖人,以法教育人”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建立具有西城区特色的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阳光中途之家服务社区矫正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管理质量,把阳光中途之家打造成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正的第一道关口、多元化培训的基地、整合社会力量的平台,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真正成为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新的人生驿站,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走出阴霾,重新确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朱李可(QV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