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河边村的“成人礼”

2019-02-09 16:33 央视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地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河边村是一个传统的瑶族村寨,这个只有57户人家的寨子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5年1月,一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扶贫队驻扎到了河边村,一待就是整整4年,他们用自己所学帮助这个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的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新春走基层,央视记者蹲点河边村,记录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一个小村庄摆脱贫困的喜悦与成长。

中国农业大学老师 宋海燕:2019年1月份,我们这个头开的很好,这个月全村的客房加上餐饮的收入是不低于15万的。

农历新年临近,河边村召开了2019年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中国农业大学扶贫团队的老师除了向大家公布了全村开年来的一项重要收入,还有一项重要决定。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董强:我想说经过四年,我们河边村我们应该长大了,我们应该承担起发展的这样一个重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西双版纳勐腊县河边村村民 尹文刚:我的大脑里面是空空的,空空的感觉好像就是一个小孩子,开始断奶了有些不习惯,但是我要强调一点,我们要对客人负责,要对我们整个河边村负责。

今年是中国农业大学小云助贫团队驻扎河边村的第五个年头了,带头人李小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慎重考虑,大家一致决定赶在这个农历新年前,正式成立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这意味着他们要把过去几年带领大家开展的“瑶族妈妈的客房”这个扶贫项目未来的发展正式移交给全体村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你花点时间好好弄一下,不要老骑着摩托车往外跑,骑着摩托车往外跑也挣不了多少钱,我都跟你说了好几遍了,这个房子做的好的话,能挣好多钱呢,现在得安排人住,住不上人这个挣不上钱。

“瑶族妈妈的客房”是小云助贫团队进驻到河边村最重要的一个贫困治理项目。当年除了补贴,政府给每家6万块钱20年贴息贷款用于房屋改造,在政府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小云驻贫团队帮助每家每户在他们自己的房子里再打造出一间嵌入式的客房,用于招待外来的客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我们尽可能保持它原来的那个状态,但你到了房间去,觉得很现代。它是真正一个鲜活的村庄,它有自然、有猪、有鸡,大家能听到鸡叫,它不是留守人口为主的,它是一个整体,家里有爷爷奶奶,有爸爸妈妈,都在一起。

中国农业大学老师 宋海燕:大的企业看到了这个商机,觉得这个小山村还有很大的发展,把它怎么开发,但是我们是不想把它弄成那个样子。这是他们的故土,这是他们的家,虽然我们干预了很多,帮助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去破坏他原本的自然生活环境,以及下一代、下几代人,都要生活在这里的。

虽然河边村不搞商业化的乡村旅游,但经过改造后完整保留下来的瑶族传统民居还是很吸引城里人的目光,陆续有家庭带着孩子来河边村认知热带雨林的植被和昆虫、体验乡野生活的朴素和自然,从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每年都有冬令营和夏令营的孩子入住河边村,村民们这才开始认真地审视过去两年给全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瑶族妈妈的客房”。

西双版纳勐腊县河边村村民 周志学:不盖房的话,我根本就不想回来,只想待在外边,因为回来的话也没啥地方能赚钱的。有了客房,就会觉得河边村发展会越来越好,就没打算出去外面了。

过去一直在深圳打工的周志学,这次被村里推荐担任合作社的总经理,这个任命让他充满了压力和不安,现在不光是要打理好农业生产、自家的客房,还得学会管理好全村的客房,他和合作社要面对的挑战就摆在眼前。

西双版纳勐腊县河边村村民 周志学:河边村的责任有点重,给我一个很大的压力,经验、能力都不够啊,但是每一个河边人,我都得为他们做到最好。

交接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做个决定,因为有客人已经预约春节期间要来村里过年,小云助贫团队带着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挨家挨户地抓紧验收。小到桌椅的尺寸高度、卫生间的配套、房屋格局的重新设计,大到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各家的房间,给有需要的客人开具发票等等,这些他们都得手把手地教。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董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要协助他完成,过渡不是完全推给他们。从我们农大这个团队来说,还是从河边村村干部的角度来说,我们都要给这样一个青年管理小组支持,让他有底气去成长,去带领我们河边村社区往前发展。

村口的这个小酒吧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地方,它就像传统与现代的两端,一边是他们不忍舍弃的故土,一边是他们无限向往的未来。现在,村里的90后主动留下来挑起河边村发展的重担,这让李小云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只有发展,才能让摆脱贫困的河边村走的更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这是我刚来的时候从农民家里借来的。

记者:你当时就住住这儿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我们当时住的和办公的地方,这个其实是当时村里比较好的一栋房子。

记者:在这住了多长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我们在这住了两年多吧。这是我们的卧室,然后人多的时候我们在地下打铺。这还有我们吊顶的痕迹,因为没法弄了,现在就能看到这四处漏风,冬天睡觉的时候风就全进来,所以把这样一种房子改造成现在那个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这个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没有窗户,人畜混居的破败房屋是过去河边村真实的生活样本,也是李小云和他的团队驻扎河边村必须要面对的实践课题,在反复沟通和研究方案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村民们自己动手打造出这个“村里人不想出去、城里人想来看看”的河边村,把“诗和远方”过成了自己的日子。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小云:这个村里的房子全是农民自己建起来的,这是农民的艺术品,我们都是这个村庄的学生。这就是我们中央讲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体这样一个方式。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最应该担当的就是能够在我们转型的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直接参与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里面去。

河边村以家家户户杀猪作为标志开始过节,村民们在村头的小广场摆起杀猪饭,这是祝福新年的团圆饭,也是河边村自己的“成人礼”。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