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我见证了京城垃圾“资源化”的历程》

2018-08-08 13:44 北京时间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是一名曾在京城市政建设战线上摸爬滚打多半辈子的老兵,现已年迈在家颐养天年。回顾往事感慨多多,让我记忆尤深的事莫过于京城垃圾“资源化”的历程了。

1976年,我由部队转业到京城的一个市政建设单位。当我听有关人员介绍工作情况时适逢室外微风徐徐刮起,不大一会窗外就尘土弥漫,塑料袋、纸屑、落叶就‘随风飘荡’起来---这就是改革开放前京城市容环境的逼真写照!面对此景此情可以说:我们的城市环境急需去改造、建设,一句话:任重而道远!

我老汉一点不夸张的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京城的垃圾处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阶段,尚无垃圾处理的具体设施。那时的垃圾处理实际上就是垃圾‘搬家’——由市内垃圾搜集起来搬至郊区自然堆放,任凭垃圾飞扬再无进一步处理措施了!因此可以说:1990年前堂堂首都还没有一处正规的垃圾处理场所哩!人们可曾记得:当年由东直门通往首都机场的道路尚未展宽,路两侧高高的杨树枝头挂满了塑料袋,随风飘扬,成为典型的‘白色污染’大煞首都风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垃圾治理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改革开放的政策也赢得外国朋友的赞赏,1991年由国外资金援助建起了大屯垃圾转运站和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从此改写了北京没有‘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的历史。随后又相继建成了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南宫堆肥厂及其相应的垃圾转运站等垃圾处理设施使首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大提高,朝着垃圾‘资源化’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我有幸参与了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工作。亲眼目睹国家为此花费的巨大财力、人力、物力,把好端端的可耕地变成了垃圾填埋场!每日垃圾源源不断的由市内运来——以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测算:该工程占地27公顷,每日消纳垃圾980吨,使用13年,期满将形成一个高达40米的垃圾堆体(垃圾山)。为了防止雨水的浸入垃圾堆体内部,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排出,还要在垃圾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和以便绿化的植被土,不难看出这些措施都是在大量消耗人民的财力啊!照这样下去,其前景将是垃圾堆体一个接一个的隆起,进而造成‘垃圾围城’的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目睹此情此景深感不安,我走访产出垃圾的源头——居民家庭、办公机关、菜场等等进行调研,我感到城市的垃圾增量太快了!必须减量!减少垃圾产量就意味着是节省相关垃圾处理费用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2000年初适逢‘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为了谋求首都今后的发展,以《我为北京发展献计献策》为题广泛向社会征文。于是我根据我在垃圾治理现场的亲身体验和调研的资料写出“城市垃圾须减量”(注1)一文作为应征文稿呈送主办单位,获得上级鼓励。从而更坚定了我在实施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进程中的信心!

这些年,我亲眼目睹首都的环卫工作者在实施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进程中付出的智慧和巨大的毅力,以‘踏石留印’的脚步在垃圾‘变废为宝’的道路上留下了踏实的足迹!例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在2003年率先从垃圾堆体中将垃圾降解中产生的沼气导引出来进行发电并成功的纳入国家电网运行。这既消除了垃圾堆体中沼气爆炸的隐患,又使沼气转化为清洁能源电力向垃圾资源化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样,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垃圾堆体中的沼气导出后直接用于焚烧垃圾的渗滤液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仅仅此项措施的实施,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在10年内将减少排放80万吨二氧化碳,这项废气指标即可在国外发达国家换汇百万美元。也就是说:在治理垃圾的同时还对大气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2005年1月18日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和1月19日北京竞报等多家报纸就此均作了相关报道。为此,2005年8月我将这一成功的治理过程写成学术论文“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和气体焚烧工程”(注2)发表在刊物上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在环境治理中实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也赢得民营资本参与到垃圾资源化的进程中---2005年末,一个以垃圾为原料利用先进生物技术和设备其规模在全国位于第一的堆肥厂在昌平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动工。这足以说明:垃圾资源化深得民心!

2007年我已迈入古稀之年,因体力的关系我告别了进驻工地建设工作,但我依旧迷恋于环保事业的推进;随着对习主席的碧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深入学习、贯彻,京城的环境治理加快了步伐。我多次参加垃圾处理和环保评价的考察调研工作:也带领热爱环保事业的国内外年轻朋友去垃圾填埋场参观考察;我也在家门口撸起袖子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工作和宣传中----我依据多年我对垃圾处理的认识,我认为应用经济杠杆来更加有效的控制垃圾增量的趋势。既要在垃圾源头有效的减量,也应尽量使垃圾处理后减少垃圾残渣的产出如采取垃圾焚烧发电等等促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咱北京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就是成功的范例。鉴于此,在2015年在‘十三五’前夕我写出《垃圾“山”景再美也不如没有好》的建言,获得了《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证书》的鼓励。

如今,我已八十有二,我见证了自改革开放40年来,京城垃圾实施资源化的全过程。我骄傲的说:我老汉也是其中的实践者!我幸运的赶上了习近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深信咱们首都的环境会愈来愈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深信,我的晚年是美美的!(作者:崔孝光)

 

责任编辑:陈宏旭(QV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