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视频,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2018-06-13 15:40 中国之声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也是全球公认的。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谓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壮丽一页。

从各国历年GDP排名中,中国GDP排名的变化,那叫一个震撼!

精彩弹幕,尽在客户端 

中国GDP在世界排名中一点一点地攀升,这让不少网友感到十分自豪。

 

也有网友展望了美好的未来:

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

第十位——第二位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国力与财富的公认最佳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中国经济开始变化。直至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又发生了更大的转变。

1978年:改革开放

GDP排名:第10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自此,中国GDP较为迅速地增长。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7%,远超同一时期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增长率。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左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资料片)

而在同一时段,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7%,加拿大为2.5%,英国为2.3%,日本为2.2%,法国为1.9%,德国为1.8%,意大利为1.4%,其增长率都低于中国。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现人均GDP上的进步也是很大的。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

GDP排名:第8位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劳动人口比例在这一时期快速增长,“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降低家庭的抚养比率,这一政策在当时使中国经济得以前进。有观点认为,“人口红利”是当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7日,一趟专列从北京驶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方地区。88岁高龄的邓小平踏上了“南巡”之路。

1992年邓小平南巡

中国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怎样推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在哪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述。

南巡过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有数据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仅为5%左右,而199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2.8%。

1993年:京九铁路建设全面展开

京九铁路在1992年开工,1993年2月20日,京九铁路建设全面展开,全长2500公里,总投资200多亿元,是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干线。

京九铁路示意图。(图:新华社1993年5月8日发)

京九线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中部经济增长带的形成,沿线地区经济随之快速发展。京九铁路辐射范围达16.7万平方公里,受惠人口2000多万。京九铁路的两端,北京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为我国的国际大都市,也有助于增强沿线城市的国际联系,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14日中国经过40多年勘测设计和研究论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其巨大的投资产生的市场需求,拉动了湖北经济快速增长,辐射带动了由三峡坝区扩展至宜昌市,再扩展至荆门、襄樊、武汉、黄石、鄂州等地区,对GDP绝对值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极大地促进了三峡坝、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这个区域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2000年之前,中国GDP不断增长,国际排名基本处于第七、八位。

2001年:加入WTO

GDP排名:第6位

进入21世纪,2000年,中国GDP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再次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贸易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贸易量已经占到整个GDP比重的74.2%,2004年中国贸易总量已超出1万亿美元,一跃从世界第五大出口国成为第三大出口国。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按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我国2000年已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800美元,标志着中国整体上摘下“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帽子。

2008年: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GDP排名:第3位

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新形势,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GDP排名:第2位

200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利国利民的政策,增强中国经济活力。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达到40万亿人民币,已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正日益缩小。而之后的中国至今都一直维持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不变。

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目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足。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7年GDP总量为82.7122万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5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称中国经济韧性十足。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经济活动仍旧保持强韧态势;消费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有所回升。而对于近期中国亮出的一系列扩大开放新举措,世行官员表示赞赏,认为这将对世界带来利好。

不少外国媒体、业内人士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经济的量子级增长正从沿海的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这正是经济增长的路径。”彭博社引述摩根士丹利亚洲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文森特的话称,“就世界这一地区的超高净值财富业务来说,我对2018年的前景非常看好。”

路透社报道,数据显示,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回升。这显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形势开局良好。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用数据解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斐然成就: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高铁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让人难以置信。

而且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也都受到了外媒的密切关注。

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中国的创业热潮已成为一线城市的标志。在这个曾经崇拜乔布斯的国度,如今的年轻人正寻求模仿马云、李彦宏和雷军等国内企业家。从手机扫码购物或支付打车费用,再到无现金/无员工便利店、“扫脸”门禁和共享单车等,科技革命在中国的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

日本《读卖新闻》刊文称,因为研究环境好,中国正在“吸引全球头脑”。在过去10年中,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制定的“千人计划”已经吸引了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发展。

从10到2,看着中国一路追上来

由衷地感到

自豪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