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远瀛观230年来首次加固 曾为香妃寝宫

2018-05-24 10:4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远瀛观曾为香妃寝宫  施工不影响游览大水法

位于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北侧的远瀛观,昨起启动230多年来的首次加固保护。远瀛观曾是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的寝宫,挨着圆明园最著名的大水法遗址,经历岁月沧桑、多重“劫难”,遗址基座的砖石围护层早已缺失,夯土台严重掏蚀,随时可能大面积坍塌,而一旦坍塌,遗址的损坏是不可逆的。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了解到,今年“十一”前,远瀛观加固保护工程将完工,工程期间不影响游客游览大水法遗址。

现场 大水法背后的夯土台满面沧桑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圆明园最著名的西洋楼标志性遗址——大水法,在大水法身后是一个高高的夯土基座,基座上还残留着远瀛观的巨型雕柱、石龛和石屏风等石立柱。高台上,本有面宽五间、罩三层檐庑殿顶的主体建筑,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其后150多年里,遗址在各个历史时期遭到了各种破坏。

经过严格登记后,记者走入加固保护现场。走近夯土台遗址东侧,可以看到夯土台的砖石围护层已经缺失得“七零八落”,露出了基座的“内胆”。“原来的包砖被人为拆走了。”圆明园管理处遗址展示规划科科长刘晓东说,他指着历经沧桑的夯土台告诉记者,230多年来,受自然环境变化、雨雪侵蚀、植物滋生、虫蛀病害等影响,远瀛观残存外露的夯土基座严重掏蚀、表面剥离,随时可能大面积坍塌。

地下空了,地上就会不稳。夯土台上孤零零残存着的几根石立柱,以及夯土台前的大水法,虽然看上去还很稳当,但失去了原本的砖木结构支撑后,仅靠自身重力平衡,如果出现大风、地震等水平向的压力,很可能瞬间倒塌或断裂。

就已是千疮百孔的基座本身来说,一旦夯土台坍塌,此地遗迹将会受到影响冲击从而倒塌毁坏。“遗址本体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而且,圆明园将永远失去大水法这张标志性名片。”刘晓东说。

手术 按“原土质”成分回填夯土台

经专家对遗址现状勘察与残损病害分析,根据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昨天,圆明园管理处启动远瀛观遗址保护加固,将解决迫在眉睫的“掏蚀坍塌、石柱稳定、表面防水、夯土病害”四大问题。工程将采用原工艺,用土坯砖加固,解决坍塌问题,同时加强石柱稳定性监测,做好夯土表面径流排水,驱除虫蛀等病害。

昨天,由于工程刚启动,工人们正在进行第一道“工序”——清除夯土表面的杂草,接下来将清理表面的浮土,之后用土坯砖对夯土的内部缝隙和悬空进行回填,支护夯土台的掏蚀部分。

“我们通过取样分析了夯土成分,包含有糯米浆、沙、土、灰等材料。为了实现‘原土质’,我们最大程度地还原夯土成分,用原材料回填。”刘晓东说。 

记者了解到,保护加固工程预计工期120天,今年“十一”前将完工。加固保护后,远瀛观遗址的外观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四个月里,游客游览大水法遗址不会受到影响。“这次施工对文物本体的扰动小,能有效保护文物,开放的施工环境也能保证不影响游览体验。”刘晓东说。

抢险 存夯土坍塌风险遗址还有多处

事实上,圆明园中,存在夯土坍塌风险的遗址不止远瀛观一处。刘晓东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圆明园内的海晏堂、线法山、舍卫城和方壶胜境四个区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16年,圆明园对海晏堂梯形夯土台进行了四角支护抢险保护,但完成抢险后,仍然存在大面积夯土掉落的问题,目前,圆明园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制定了新的保护方案,拟实施全部支护保护。大水法东面的线法山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高约8米,土山的部分夯土也已经坍塌了,目前已经禁止游人进入。复制于印度的舍卫城城墙也出现了连续坍塌,文物专家经勘察后已制定了基本保护方案。代表东海龙宫的方壶胜境,存在虫害孔洞造成夯土悬空坍塌的问题,未来,圆明园计划逐个扫描1000多个石构件,以确定虫害位置,完善修缮方案。

责任编辑:伏梦滢(QV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