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艺谋:“北京8分钟”要传递什么

2018-02-25 20:57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正文:

字幕:

2月9日至25日,第23届冬奥会将在韩国平昌举行。25日闭幕式上,冬奥会会旗将从平昌交接给北京。届时,北京将进行8分钟的文艺演出,向全世界发出第24届冬奥会的邀请,冬奥将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农历狗年伊始,“北京8分钟”演出团队将奔赴平昌。临行前,节目总导演张艺谋在京接受了新华社等媒体的专访,畅谈节目主题和创意。

字幕:“北京8分钟”最新进展

采访:“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一直在进行排练,差不多一个多月了,在昌平,昌平的一个郊区有一个模拟的现场,也是很多人一直在辛苦工作了一个多月,快俩月。现在设备都已经运到平昌去了,因为运输需要时间,演员还在,我昨天(1月23日)还去(排练)现场了,演员还在,还在进行排练,我们大概一直要排练到、磨合到大年三十吧,然后我们大年初一出发。就希望是,因为(平昌)不是我们的主场嘛,客场所以基本上什么东西都要带,一个螺丝钉也要带,你怕在那儿万一着急,找不到东西。

平昌我去过,就专门也是在那儿跟他们(对)接过,以前是一个滑雪的度假村,所以它现在临时建了好多东西来接待冬奥。所以我觉得它的条件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吧。

我们模拟的就是它那个中间的场地,它的场地,还有观众席的高度,场地的整个的尺寸,它的材料,包括通道的材料,我们全部都是1:1模拟,这样能准确一点。另外我们的设备都全部做了抗冻的试验,扛风的试验。因为当地(气温)-20℃,而且风很大,它经常会有些很怪的风。这一点韩国(方面)也一直跟我说,它这个是非常寒冷的。所以我们基本上一直在这里做各种试验,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在冰库里头把所有的设备全部做-20℃的扛冻试验。

字幕:中国欢迎你!

采访:平昌“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八分钟其实也不长,按理说从节目内容上来说,常常就是一、两个节目。但是又非常重要,也很难,我是觉得很难。就最初冬奥组委找我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因为2004年那个八分钟大家吐槽就很多,那个是非常难搞的,我觉得,就是一两个节目很难,又是客场,很受限制。2004年当时我印象很深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雅典就告诉你周围全是运动员,一千多人,中间就一小台子,你看着办,大概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其实也加了好多东西,做了一个像拼盘一样的东西,因为那时候是第一次嘛,第一次大家都有很多欲望要表达,大家都想怎么样能亮相中国的第一次。

我说这一次我们能不能……因为中国的地位提高了,这么多十几年过去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今天是一个大国,我们的影响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再加上我们也办过奥运会了,讲中国五千年,都讲完了,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我说这一次能不能就回到这个具体的节目上,可以不可以纯粹一点,就是一个创意,然后就是传递一个信息,这样子也许艺术上能更有一个发挥吧。领导很支持,我一开始跟领导沟通,领导就很支持,说完全可以按照你们的这个想法去看是什么样一个创意。

创意当然不能说太多了,只是说希望它新,首先希望它新,不是老一套。其次希望它有科技含量,它是一个现当代的一个科技性的表演。有时候用一些科技手段,用一些技术,高新技术,然后跟我们的传统的一些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的话,其实挺有意思的,会带来一个新的气象。所以这次我还想继续地也尝试这样的方式,也代表中国今天的一个科技水平,代表中国的一个新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表达中国举办2022的信心和热情,中国人欢迎大家到中国来作客,欢迎你们,还是这样的一种信息,这个信息最重要。

字幕:技术是把“双刃剑”

采访:平昌“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我是觉得科技含量还是有,因为科技是这样的,就是当这个技术,科技含量提高的时候,它其实也是个“双刃剑”,它在这个演出上是个“双刃剑”。我们演出谁都知道,人是最不会出问题的,人不会出问题,所以基本上有发生的任何问题,人立即可以补上。你要是一个科技的表演呢,或者有科技含量的时候,那你就要严格地去注意它,就是等于要确保它在天气、温度,方方面面要正常运转。否则你看历史上五环变四环都好几个了,这都是基本的线路出现问题了,因为天气,因为各种原因。所以技术的东西它有时候要严谨,但是它有时候也容易防不胜防,因为它还是会出现一些偶然的现象。如果是个技术问题,一个线头断了、开了,你检查了一千次,你用了一万次,它那天就不巧就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就断了,它也会出现,现场就会明显地看出来。所以它其实,我们还要从这个地方考虑,你不能说我就用个新科技,用个什么、用个什么,试验性的东西你不能在那里做。你还一定要有把握,要反复进行,不能演出纰漏来也不行。所以这还其实也是个挺复杂的事情。

新华社记者鲁胤、张敬尧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