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365个故事》之小儿安

2017-01-24 13: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钱素云多年来兢兢业业救治全国各地危重患儿,听一些病例你会觉得她很神通,但在这神通背后,其实是一个医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20多年来,钱素云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29天到18岁生命垂危的孩子。经她的手多少孩子重获新生,她也数不清。反正从别的医院转来的、在外地病了好多天的、不知道啥问题的,到她这儿,经常迎刃而解。

孩子父母的感恩她听太多了,但从来不以为意,不是因为听多了不以为意,而是她觉得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判断才是关键。多年来,她的注意力只有两件事:一是这个病诊断清楚了没有;二是诊断清楚了怎么办。

急救中心没日没夜,危重患儿离不开人,夜间接诊也是常事,如果没有对职业的热爱,对孩子的感情,钱素云不会坚持这么久,但她从不标榜自己,她很真诚地说,觉得自己就会干儿科这点事,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宣传的。

钱素云不只是让孩子和家长有信心,还让你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加有信心。

《小儿安》编导手记

张亚珩

眼前采访的钱素云让我想到李安。

李安曾不止一次地讲过,自己除了电影没有别的选择,不会干别的;对其他的都漫不经心,但只要跟电影戏剧发生关系的时候,人就特别有灵光。钱素云也是这个逻辑:“别的我能干嘛呀?我觉得自己只能干儿科这点事儿。”她说自己特别不认路,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是——“你也就会上个班儿”。

但是在急救中心的病房里,钱素云的专注、沉稳、坚定令人感动,你觉得只要她在,这27张床上的孩子就都有希望。事实上,家长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就是奔着她。

短片开头的格格在北京的另一家医院住了两个月,病情越发严重。钱素云在去机场的路上,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去那家医院会诊。格格爸爸听了她的意见,当即就跟出来问能不能转来儿童医院。格格临出院的时候,钱素云收到格格爸爸的刷屏短信,核心就是一句话:都舍不得走。

面对千恩万谢,钱素云似乎总是淡然的,面对焦灼疾苦,也不怎么动容,但你并不觉得她无情——因为她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件事上:一是什么病,二是怎么治。说起来简单,但工作20多年来,钱素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孜孜以求。

她用两个小时诊断清楚了20多天高烧不退、用遍了好药、甚至做了骨穿的山西小孩。听她分析病情,你就会理解医学何以是一门科学,病情就像案情,破解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所谓抽丝剥茧,是说要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化解谜团。

一天早晨,儿子从房间里走出来说肚子疼,钱素云让他躺在沙发上,只是用手摸了一下,就说“你准备去做阑尾炎手术吧”,从此儿子折服——“我妈是挺厉害的”,因为这疼,让他在上海上大学期间苦恼了两年,每每靠输液抑制。

这个女医生只是不会抒情。说到当年从荷泽来北京读研,和家中孩子两地分开多年时,她都没有一句煽情的感叹,只是让你感受到一个身为妈妈的女人是如何坚毅。但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深情,她怎么会有心在每次把听诊器放在小孩胸口时,先用手捂一下?这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迅疾到抓拍都来不及。

她是那么专业和职业,以至于同事王小辉已经决定让自己12岁的女儿大学学医,8年之后,再考钱教授的博士。“我那时候还能带吗”,钱素云表示怀疑。“我女儿9月份之前的生日,那年您离60岁退休还有三个月,正好来得及。”王小辉很是坚定。

责任编辑:央倩(QV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