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万美元去太空玩?中国2024年前实现商用太空旅游

2016-11-01 10:1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长征五号火箭正在海南文昌“待命”择机发射时,航天工作者们同样在谋划着另外一件事:让人们也能享受遨游太空的惬意。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实现把航天员送上太空,那普通人可以吗?这样未来很有可能实现。

10月31日,距离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还有一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举办地珠海专访到了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据他透露,中国火箭正在逐步开拓商用领域,其中一大内容便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太空旅游”计划。

切确的说,前述“太空旅游”应该叫“亚轨道飞行体验服务”,与传统的宇航员上太空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差别。但是,在距地球35到300公里的亚轨道高空进行飞行,飞行器里的人们仍然会受到地球引力的牵引,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体验到失重的感觉。这也足以过足“太空漫游”的瘾。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剧本,这是中国航天工程师正在谋划的蓝图。据韩庆平透露,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们正在进行亚轨道飞行的技术研发,同时未来还将针对“太空游客”进行培训。如果进展顺利,“太空旅游”有望在2020年-2024年之间实现。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的计划是,2020年到2024年,利用10吨级的亚轨道飞行器,可相继实现60-80公里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飞行和3-5座的商业载人飞行,提供太空旅游观光、短时间失重体验和特殊机动飞行服务。

2025年到2029年,利用百吨级的亚轨道飞行器,可相继实现120-140公里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飞行和10-20座的商业载人飞行。

2030年到2035年,利用百吨级组合动力飞行器,将提供10-20座,80-90公里轨道高度的长时间亚轨道商业飞行,支撑全球快速点对点洲际航班、商业长期空间飞行等业务的开展。

这计划看着都让人激动。珠海航展不愧是展示高大上技术的地方。不过这不仅是在拓展人类的体验边界,也是在探索一种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

2015年全球航天产业的产值为3000亿美元,而76%为商业航天。看起来,商业航天“蛋糕”非常大,大到许多企业可以一起吃。

韩庆平说,商业航天市场也绝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够支撑起来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一道开疆拓土,才能使商业航天得到快速发展,才能够做大航天大众消费产业的“蛋糕”。以亚轨道太空旅游产业为例,不仅需要研制亚轨道飞行器核心产品,还需要旅游产业、互联网、传媒、娱乐、培训、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制造、金融、保险等相关行业携手合作。

美国已有将富豪送上太空旅游的案例。这个让人们体验太空失重感觉的服务,收费一定也很贵吧?韩庆平说,具体定价还在制定中,但参考国际通行价格,定价应该在20万美元左右。

责任编辑:央倩(QV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