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进行了第三场辩论。这也是今年大选中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最后一次同台答辩。在前两次辩论结果被认为各有胜负之后,两位候选人将如何进行这最后一场辩论引起了各方的兴趣。不过,不出所料,这次辩论也并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又一次演变成一场更为激烈的相互攻击战。正如有媒体指出的那样,第三场辩论吵出了新高度。
这次辩论采取了第一场辩论的形式,观众并不参与,问题全由辩论主持人提出。辩论的主要问题涉及到债务、健康和社会福利、移民、经济、最高法院、国际热点和总统的健康等6大方面。
起初的气氛或许让人们看到了这次辩论可能会与以往不同的一丝希望。但这只持续了不到30分钟,情况便急转直下,旧景再现。《国会山报》网站的报道称,“一个礼貌的开始变得肮脏起来”。从有关“俄罗斯‘支持’黑客搅乱美国选举”和移民问题开始,双方便不停地打断对方,并恶语相加。
比如,希拉里指责特朗普在见墨西哥总统时“语塞”,没有说出要墨西哥承担他一直主张修筑的美墨边界墙费用的话,并称特朗普是普京的“傀儡”。而特朗普则指责希拉里说谎,在智慧上斗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其为“如此恶劣的女人”。
再比如,特朗普指控希拉里删除了任职国务卿时的电邮,以隐藏可能遭泄露的机密信息,称希拉里“数百次向人民、国会和联邦调查局说谎”。他还指责克林顿基金会是一个“犯罪企业”,并批评其在海地的工作。就此希拉里回应称,克林顿基金会“帮助了上百万人”。
据报道,特朗普依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国会山报》网站报道称,在辩论中,特朗普成为社交网站推特上的主要话题。根据推特提供的数据,涉及特朗普的话题占到59%,而涉及希拉里的话题只占41%。不过,在辩论结束后,《华盛顿邮报》网站就宣称希拉里在这次辩论中打败了特朗普。
特朗普一直声称大选“被操控”。他甚至督促他的支持者要在投票时看好投票箱。《华尔街日报》网站在报道中称,特朗普已将“操控选举”变成了一个“中心话题”。报道称,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的大选中也有“舞弊”、“管理不当”等传言,但这个问题在2016年的大选中被正式地提出来了。
“操控”在美国的选举中也并非空穴来风。最初之时,美国曾有过党派领导人在“黑屋子”里决定候选人。后来虽然很少再被提及,但却在今年的大选初选中“借尸还魂”,再次出现在民主党内。据报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曾有意打压希拉里的对手桑德斯,以确保希拉里出线,并成为美国的第一位女总统。对于美国今年的选举是否会“干净”的问题,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约翰逊的回答是,“从来没有,我们什么时候有过干净的选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