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后续财政补贴政策有望转向,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等。
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公开曝光了五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或谋补典型案例,共涉及财政补贴资金10.1亿元。
除了业内“黑马”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榜。
通报的五家企业,都遭重罚,苏州吉姆西由于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除了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还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当然,通报的这五家企业只是“冰山一角”,骗补、谋补的问题企业不在少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部署,财政部年初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虽未被公开通报,但仍将被处以罚款或扣除中央财政补贴。
新能源骗补事件告一段落,未被通报的企业算是“软着陆”,后续财政补贴政策有望转向,诸如提高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等。所谓补贴退坡,具体包括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部分补贴逐渐退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