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365个故事》之光明使者

2016-08-16 18: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玻切手术”是为了治疗复杂性视网膜病变。

1994年的一天上午,黎晓新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前几天筛查出的一个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失明了,被父母遗弃。黎晓新很难过,她曾想让这个孩子到眼科治疗,但儿科没同意,因为“新生儿肺没有发育完全,出了监护室有可能出危险”。

之后的几年,频繁有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来就诊,一问,都是早产儿。黎晓新很奇怪,深入调查才找到答案——原来是长时间吸氧所致。通常,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通过吸氧促使肺发育成熟,但长时间吸氧会使部分早产儿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导致视网膜病变。 

“必须尽早对早产儿眼病进行救治,否则孩子可能会成为‘睁眼瞎’。”黎晓新很焦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她的想法,有些医生怕担风险,嫌黎晓新“多管闲事”。黎晓新努力坚持着,她不想再有孩子像那个弃儿一样不幸。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愿意和黎晓新合作。1995年,黎晓新成功完成了第一例早产儿视网膜手术。紧接着,她上书原卫生部,建议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干预。2004年,黎晓新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自此开展。北京建立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网,由眼科大夫到各大医院儿科对早产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降低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概率。

《光明使者》编导手记

编导:红军

在去采访的时候,黎晓新的同事们都称她是一名工作狂。或许是因为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或是不忍看到更多的新生儿失去光明。

“黎晓新有妙手,更有仁心。”这是患者对她一致的评价。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黎大夫挽救了数不清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在采访的过程中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揪心,为孩子揪心,为家长揪心。有些家长不远千里从南方到北京找黎大夫为孩子看病,甚至还有没做完月子的妈妈带着棉被来到诊室。有些家长得知孩子已经完全失明后痛苦不堪,那种心酸、绝望让身边的人无不痛心。我们记者要采访黎大夫也很是困难,因为她要不停的接诊,我们只能插空断断续续采访。黎大夫说,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工作,为了孩子的光明我们一刻也耽误不得。

离开医院的时候,黎大夫说,希望你们记者多加宣传,避免更多的儿童见不到光明。我们开车走在拥挤的路上回想着这几天“断断续续的采访”,耳边一直回响着患者那句话:黎大夫有妙手更有仁心!做这个微电影也算是我们为避免早产儿失明而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林海峰(QV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