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筹备我参与》专题报道——专访世界冠军叶乔波

2016-07-27 18:42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周年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游游。今天请到的这位嘉宾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冰雪皇后叶乔波。欢迎您。

叶乔波:网友朋友,大家好,我是叶乔波。

主持人:冰雪项目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很有格调的体育运动,在您最初接触的时候,我们滑冰的大环境是什么,您的感觉是怎样的?

叶乔波:我是70年代初开始,当时有没有比较先进的滑冰场地。当时早期上冰和晚期下冰,刚入冬的时候,因为冻不实,比如黑龙江的海拉尔、漠河这些冰冻比较早的地方,都是在河里或者湖泊里。当时结冰只是一小层,因为多滑一个冰,就看冰是波浪,特别吓人,有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掉冰窟里。

5687

 

主持人:你们没有换洗衣服吗?

叶乔波:没有,那个时候是70年代初期,老师也很有经验,每个教练腰上缠一个麻绳,因为不能站着捞人,要拉着,如果站着教练也会一块儿下去,这是教练必须准备的抢险装备。如果在体育场,有冰车,有一个桶,前面有一个管,这是很好的装备。如果到郊外,就会拿桶和水盆破冰。在90年代初期我也赶上室内的滑冰场,最早在长春市,刚好国家队在1985年成立,运动员终于可以不用遭罪,但是当时也还是户外,恶劣的天气也要参加训练。室内滑冰场,一生在那里参加比赛。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激动还是……?

叶乔波:没有风吹,室内滑冰场都是比较好的场地。

主持人:您经历过那么多次比赛,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叶乔波:还是两场冬奥会,我在赛前已经引起对手的关注,有很多对手会偷偷看我的训练,教练也会掐表看我的成绩。我跟前俄罗斯队员分在一组,那一年他们解体,很多运动员没有参加训练,因为分成小国了。这个运动员在分组比赛前十组,前20名运动员,是根据上一年度的比赛分处的成绩,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赶上那年解体,那个俄罗斯运动员跟我的成绩相差很悬殊,非常罕见。而且我又比较倒霉,八一队的肖教练对我很好,12岁参军跟他,但是他的手气特别好,每次抽签都不能如愿。在最后一个半程回来的时候,和一开始起速的时候,如果抽到外道,在50米的时候滑外道很倒霉。500米又不一样。现在的比赛越来越合理,两个500米,平均成绩能分出第一名第二名,那个时候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大家特别在乎内道外道。当时我正好外道,跟俄罗斯选手差12米的情况下,我们俩出来基本上平的,这种情况下应该给我让道,他没有道,相撞了两次,重新再起速,小一秒就没有了。所以很倒霉,就没有拿道,当时差了0.18秒。第二次比赛1000米,不是我长项,我们教练又是紧张,正常情况下应该跟自己的队员多报一两秒,但是他恰恰一紧张,给我慢报了0.3米,从头到尾觉得这是很不错的,没有像500米拼的感觉。滑完两圈多,剩30米到终点的时候,黑龙江的教练说叶乔波现在你第一,但是冲刺的时候有点晚了,跟我的老对都又差0.02米,又没有拿到冠军。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参加下一届奥运会。

主持人:现在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惋惜。

叶乔波:一生的遗憾,所有运动员的终极目标不是参加冬奥会,更重要拿一块冬奥会的金牌。

主持人:带着伤痛参加比赛,在外界争议性很大,有人说你冒着生命危险站在赛道上。

叶乔波:谈不上生命危险,但是残疾是肯定的,只是看程度深浅,会影响未来得生活品质。要是一个人不能行走,肯定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生活健康和品质。但是作为20多岁,也没有见过什么市面,9岁就开始冰雪运动,不觉得考虑未来的残疾残废,没有想到这些。也很自愿地煎熬,甚至折磨自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金牌。

主持人:真的没有后怕吗?

叶乔波:没有想过。还是那句话,当我像一个陀螺高速旋转时,自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我觉得我就是陀螺,转到什么程度,早晨要求6点起床,我就5点半,队友5点半起来,我就要5点,4点起床训练,那种劲头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没有人要求你,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领队也好,都会说你们还是个孩子,你们在长身体,不应该这样,但是就是悄悄出来,一点丝毫没有动静,把衣服拿到走廊外面穿。当时都是上下铺,十几个运动员在一个宿舍,很艰苦。我们就是这样的,不能惊动别人,惊动别人他是不是要跟我一块儿起来训练,我是不是要落后,都是玩命训练。晚上都练三堂课,教练说不能练,还要偷偷加练。

主持人:你刚才说训练的时候掉到冰窟窿里的时候,大拇指会贴在冰片上,回到家,妈妈会跟你说别练了,父亲也说过,你怎么坚持下来的?

叶乔波:冻伤每个运动员都有这个经历,我只是不适合做这个运动。那个时候零下三十七八度要参加全国性的比来,一训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在冰上,而且我们的鞋很差,要脚感不能垫鞋垫,不能穿很厚的袜子。速滑运动员都是光脚比赛。但是脚钉都是金属,那个时候很冷,很容易伤着。那个时候冬天零下三十五六度很正常,再加上风速,再加上你的速度,一叠加到一块儿,脸蛋儿就跟土豆似的,但是没有关系,那个时候成绩还是第一目标。有人不理解,吃这么多苦,为什么?就是一个信念。在学校学习好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信念支撑他,有了这个梦想和目标,什么都被抛在脑后。

主持人:很多人特别关注您退役之后的生活,很多人说你在学做饭、书法、剪花、钢琴,还有人说您退役后就开始攻读清华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您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推广冰雪运动?

叶乔波:应该说这是两个问题。因为我小学四年级毕业之后就到八一队,当时文化课也没有学到什么内容,一年级没有学到什么内容,二年级也是。刚学到分数的时候,就离开了学校。后来我在毕业的时候,因为我一直在国家队学的吉林体育学院运动学,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这也是当年受伤的时候,自己能给自己针灸的原因。那些跟人体结构,跟运动有关的学习非常好,当时在运动队学习很努力,都是用业余时间。但是我的理化很差,因为我没有学过。我去清华攻读EMBA研究生专业,文字的东西还可以,有功底,20年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几十万字的日记,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我的理化不行,我的朋友跟我说,三分之一加二分之一多少,我说五分之二,后来才知道得通分。我在这个基础上攻读,跨度很大。清华大学派了两位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学生帮助我补课,花了一年的时间,代价很大。然后我用六年的时间才毕业。我的同学从30多名,一直到300多名,我不觉得这是很丢人的事情,恰恰我会觉得我为自己的坚持很庆幸,我终于能够拿到清华大学的结业证书。同时在就读期间,还实现我另一个梦想,这也是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主持人:什么梦想?

叶乔波:就是因为我从小时候经历那么艰难的训练环境,退役以后,这20多年期间在国外训练比赛感受国外的条件那么好,所以我想发挥我的余热,虽然不能当运动员了,也不能像原来的梦想一样当教练。我希望通过我的读书,学业有成,推广冰雪运动,所以我的论文是设计世界滑雪馆,但是没有想到母校帮助我实现这个梦想。

主持人:顺义以你的名字命名的滑雪馆开业几年了?

叶乔波:2005年开业的,70%的滑雪爱好者都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相对比较安全。

主持人:我们对于青少年热衷冰雪运动,有没有关爱、关注,或者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

叶乔波:申奥以后,我们现在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冰雪运动,政府先是以引导的方式和直接自主方式,比如像海淀区、朝阳区两个学校比较集中的区率先搞了试点,在海淀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每学期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课,夏天也可以,集中在叶乔波滑雪馆训练。朝阳区有四个在建的滑冰馆,还远远不够。在北京市体育局在2022年冬奥会举办之前,会建100所特色学校。运动队有青少年的二队、三队,还有从学校选拔的冰雪人才,还有家长主动把自己六七岁学龄前的孩子让爷爷奶奶带他们学滑冰,上学以后,家长每年投入差不多十几万,二十几万培训孩子打冰球。我个人觉得,这些家长对冰雪和冰球的崇尚,最早源于英达老师,他的孩子几岁就送去打冰球,14岁已经有模有样,参加美国的青少年联赛,排在前几名里,是主力队员。这些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一项技能,同时能够去国外读书走一个捷径,他现在不仅能拿到奖学金,广告费,赞助费,在北美已经非常有名气了,又培养孩子男子气概。我们现在小孩太宅男了,因为男孩子本身发育比较晚,在女孩子面前,很没有地位。尤其是男孩,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碰撞性的体育运动,对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从小从事平衡运动的训练,对孩子大脑的高度刺激是成倍数的。所以很多家长不妨试试,包括轮滑,冬季雪上运动都对好处,对智力开发,增强体能,意志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主持人:我能感受到您一直特别关注冰雪项目,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有没有什么经验跟现在的运动员分享一下?

叶乔波:对职业运动队和专业运动员是棘手问题。我们那个时候吃过苦,恨不得每天吃着粗粮,在运动队有细粮,但是去晚了可能没有饭,在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本身有危机意识,不需要做专门的思想工作。另外那个时代的运动员非常知道感恩,你在家吃不上细粮,但是在运动队可以吃到,非常感恩。运动队发你的冰刀、冰服,拿经费送你去训练比赛,没有奖金,把自己扔到比赛场地,要为国争光。现在的孩子没有吃过苦,从小在温室长大,有八个老人呵护这么一个孩子,你想用那个时候政策思想教育方式去引导他们,我觉得不现实。我是觉得现在孩子的信息量那么多,那么独立,那么聪明,要用另一种方式培养教育他们。话说回来,他们现在可能训练手段不需要像我们那么鲁莽,越来越接近西方运动员,有一部分时间可以读书,另一部分时间训练,胜过我们从早干到晚上。第一训练更加科学了。第二,有更多时间丰富自己,信息量很大,可能主宰自己。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教练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三,他们可能要用一些做朋友的是,运动队领队也好,教练也好,要跟他们做亲人朋友才能感化他们。要是用我们打一个嘴巴子,揣一脚,可能拎包就回家了。还有物质和精神要双向,现在的孩子更物质,我的奖金多少,我拿到金牌分房给我吗?现在运动员没有保险,包括教练奖金如何分配,对他们的未来如何保障,他们拿到一定的成绩以后,他们的广告赞助、奖金一定要有规范才行。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还想知道您心中期待冬奥会是什么样的?

叶乔波:在我当运动员的时候,甚至在几年前也没有想到,在2014年索契起冬奥会期间,我是作为央视的解说员,听到习近平主席跟巴赫主席提到要申办冬奥会,因为在几年前我甚至想都不敢想,我们国家怎么可能搞冬奥会,无论雪资源,包括气侯情况都不允许。但是我们很聪明,能够跟张家口联办,这对京津冀经济带是一个特别好的促进。第二,把整个华北地区的冰雪运动搞起来,这个也没有想到。从11月份到3月末,这漫长的冬季,是整个华北地区的淡季,在这一点上对全民素质提高是特别利好的消息。第三,把整个经济带,旅游、文化、经济、基础设施全部带动起来,这是难以想象的。第四,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的文化对他们来说特别神秘,很多人只能向往,但是到了长城脚下参加滑雪比赛,这是难以想象的,全世界冬季项目运动员几乎很少来到中国。一万多名欧美的运动员集中在长城脚下看比赛,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情。这本身就是特别特色的冬奥会。

在2008年奥运会会之前,我到国外,有人说你们国家只有一种饮料,是可口可乐吗?难以置信,他们不知道我们有高速公路,还以为我们穿文革时候的绿军装,难以置信。通过一次奥运会的开幕式,几十亿人在收看,原来中国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坚信2022年冬奥会会使我们国家在国际地位和形象树立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是我最觉得骄傲和自豪的。

主持人:特别感谢您今天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您有一个代名词叫做乔波精神,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激励精神,会让很多人知道您的故事之后,自己遇到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一个方向,有一个榜样,这也是奥运精神。再次感谢您作客我们的节目,谢谢。

各位网友,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再见。

责任编辑:刘晓(QV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