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家市属医院推出6项新举措 改善老人看病挂号难问题

2016-07-13 16:35 北京电视台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本市将在医联体内的社区医院开通社区预约转诊功能。届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四类慢病患者,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预约转诊大医院的专家号。为解决22家市属大医院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后,老人和残疾人通过手机微信、网站、自助挂号机挂号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市医管局推出6大帮老助残挂号服务措施。    

根据安排,今年内,22家市属大医院将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取消现场单一的挂号窗口,探索多渠道方便挂号。

今天上午,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从市医管局获悉,考虑到老人和残疾人对手机微信、现场自助挂号机等预约挂号方式可能存在操作困难,引起部分老年患者的担忧,市医院管理局将在市属医院陆续推行“帮老助残六项举措”。市医管局称将努力做到“不因为挂号方式的改变,而让任何一位老百姓不会挂号”。    

作为措施之一,本市将试点推出医联体专家团队服务,开通社区预约转诊功能。今后,患者到附近社区就诊,团队内的社区医生将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提出向三级医院转诊的建议,经患者同意后,由社区医生为患者预约团队内三级医院的专家号。    

据介绍,即将推出的医联体专家团队服务主要聚焦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四类慢病,这四类慢病以老年患者居多。这意味着,今后这一措施将更多的方便老年、残疾患者就近预约挂号。

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的病人也是服务对象,如果病情相近,预约时会考虑老年、残疾患者优先。  

下一步,各医联体核心医院将协同合作的社区卫生机构,推进社区预约转诊。根据安排,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南区、世纪坛医院5家市属医院将率先试点开展医联体社区全科医生实名制预约转诊挂号,以“社区优先”为原则,进一步扩大号源,并给到社区医生处,让老年、残疾患者能在家门口就近实现大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预约转诊中涉及的实名制既包括社区医生的实名,更包括患者的实名。目前,对于医联体专家团队的工作安排还在细化,将于近期出台相关试点文件。

其他措施   

老人综合服务窗口  医院将陆续增设

取消挂号窗口后,各大医院将陆续增设老年、残疾患者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帮老助残服务。

根据要求,各医院将在门诊大厅增设专门为老年、残疾患者提供服务的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标识为“老年、残疾患者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建卡、关联医保卡、预存金储值、业务咨询、挂号缴费等综合服务,并安排专人引导他们用自助机挂当日号、预约挂号等。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移动服务车,帮助老年人随时进行医保卡或京医通卡储值。挂号高峰期, 综合服务窗口外应有专岗志愿者提供引导服务。

同时,各大医院将逐步设置专为老年患者、残疾患者提供现场挂号和预约挂号的自助机,明确标识,自助机具旁要配有服务人员,主动帮助老人进行操作,消除老年人、残疾人担心不会挂号的焦虑心情。

此外,各医院还将通过疏解窗口人流的方式,为老年、残疾患者腾出更多的服务资源,让其“少排队、不排队”。

医院将设服务站  教老人用手机挂号

各大医院将陆续设置手机预约服务站,手把手教会手机挂号。医院设立专门岗位,设置醒目标识,派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帮助愿意使用手机但不熟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老年或残疾患者,手把手帮助其进行微信建卡、绑定、预约挂号等操作,完成手机端的预约挂号操作。

与此同时,市医管局表示,鼓励家人为老年、残疾患者绑定微信,减少往返,方便院外挂号。可通过子女、亲属的手机绑定老年、残疾患者的实名身份信息,帮助患者完成预约挂号。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子女、亲属的宣传引导,尝试用手机微信替老年、残疾患者挂号。

权威解读

关闭挂号窗口

不等于取消现场挂号  

为疏解大医院挂号窗口拥挤,缓解挂号排长队,同时防止号贩子倒号, 今年内,22家市属医院将全面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

目前,世纪坛医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积水潭医院、妇产医院、口腔医院、首儿所、中医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12家市属医院率先试点增加了“京医通”手机微信、现场自助机具等方式,由单一窗口挂号改为不同渠道预约挂号(手机微信、114、网站等)、现场自助机挂当天号或预约一周号、医生工作电脑预约等方式。

针对全面预约挂号就是取消现场挂号的误读,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全面预约挂号不是取消现场挂号,关闭单一挂号功能的窗口也不是取消现场挂号。一部分尚未预约出去的当日号源,仍然可以在医院现场通过自助机或手机微信挂到。

责任编辑:孙彰(QV00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