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的必备配套产品。看起来不起眼,但就是这个小小的耳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严重损害健康。耳机使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风险?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连续4年对媒体播放器、手机、平板电脑及配套耳机产品进行的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耳机类产品的强制性标准,风险监测参考欧盟的相关标准进行。
①耳机若低电压发出大音量 会损害听力
根据消费者日常使用耳机及相关产品的习惯,检测人员购买了单独的耳机、单独的音频播放器、播放器与耳机的成套产品分别进行了测试。
检测人员首先对备检产品中的所有耳机进行了检测,如果只要较低的电压就可以发出很大的音量,那么,这样的耳机产品造成听力损害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接近40%耳机类产品监测中不达标
在这次进行的风险监测中,39批次耳机里,有接近40%的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还有很多是知名品牌的耳机产品。而对于那些销售时配备了耳机的成套播放器产品来说,最大声压级的测试是一个重要指标。工程师告诉记者,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耳机传出的最大音量超过100分贝,按照欧盟标准,产品就被判定为不符合要求。
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工程师吴王震介绍,100分贝的声音就相当于平时家用音响开到最大音量,测试中一部手机的最大音量达到105分贝,“虽然它只大了5分贝,那这5分贝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105分贝足够让我们的耳朵产生疼痛”。
③声压超标 半数耳机类产品不合格
在连续4年的风险监测中,相关部门累计测试了手机及配套用耳机等成套产品86批次,其中有45批次产品最高声压级超标,不符合率高达51.2%。
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2016年,我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耳机需求量将超过7亿只,耳机市场的需求总量将可能超过12亿只,耳机及配套产品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可低估。
噪声环境中使用耳机听力极易受损
为什么使用耳机会有这么大的风险?原因之一与使用环境有关。央视记者使用声压计分别测量了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噪声:嘈杂街道上的噪声约70分贝;公交车和地铁中的噪音在85分贝左右。
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要想听清楚耳机中的声音,就需要调大音量,而此时,耳机可能已经不知不觉损害了使用者的听力。
欧盟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半个小时,可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每天以超过89分贝的高音量听音乐一个小时,持续5年以后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耳机产品伤害大 标准缺失很关键
我国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标准要求,是造成耳机及相关产品听力损伤风险较大的另一个原因。
测试发现,购买自欧盟的产品不合格率最低。以最大声压级检测项目为例,购自欧盟的样品不符合率只有三成左右,购买自美国的样品符合率超过了40%,而从我国市场上购买的样品不符合率最高,达到了55.6%。这是因为欧盟出台了严格的标准,而我国和美国都没有专门的标准约束。
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工程师发现,购买自欧洲的手机等产品基本都加装了音量提示软件,而从我国的手机等产品绝大多数都没有类似的提示功能。
业内士人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推出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同时,也建议广大生产企业积极跟进国际标准,提升产品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