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杨勇志主任千龙网畅谈电梯使用安全

2015-12-14 17:38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2月14日讯 (记者 宗晓丽)12月14日下午,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勇志到访千龙网,并就电梯安全使用情况接受千龙网专访。 

IMG_2296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勇志接受千龙网专访

电梯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之一,近两年电梯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跟电梯相关的标准以及安全信息也备受关注。

为了让网友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电梯使用情况,千龙网专门采访了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勇志,请他为网友介绍电梯安全使用方面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专访内容: 

主持人:北京市电梯使用率的情况如何? 

杨勇志: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北京市共有电梯19.2万台。位居全世界第二大城市。其中,自动扶梯2.1台,占全市的10.7%;住宅电梯9.4万台,占全市的49.1%;使用十年以上的电梯5.1万台,占全市电梯的26.7%;住宅电梯2.6万台,占全市电梯总量的13.6%。北京市电梯使用比较早,发展快,电梯老龄化现象也比较凸显,老百姓对电梯的可靠性、故障率关注度高。

主持人:电梯保养措施和举措是什么? 

杨勇志:年限超过15年或者10年以上的电梯,通过仪器的测量等检验手段,进行安全评估,评估之后决定电梯哪些部件需要更新、改造、更换等。一般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主持人:针对近两年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您认为出问题的环节在哪里?

杨勇志:一是电梯本身制造的质量,二是电梯安装的质量。三是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四是电梯使用环节。尤其是使用环节很重要,日常正确使用对减少电梯的故障率有很大作用。

主持人:该如何避免电梯安全问题的出现?

杨勇志:电梯安全是个突出的问题,北京市电梯数量快速增长和老龄化电梯的增多,使得电梯的安全工作面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市质监局在电梯管理上也采取了措施。比如:电梯安全工作涉及多个主体单位,职责也比较分散,安全的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从这方面来讲,市质监局要发挥行业部门电梯管理职责,齐抓共管,改变尚未全面建立的监管格局。

主持人:电梯发生的事故让很多老百姓担心电梯安全问题,对于电梯安全使用,您有什么对网友讲的?

杨勇志:电梯是根据国家电梯的制造标准去制造,标准很严格,从设计来讲,也会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电梯是很完善的安全设备。比如,垂直电梯基本至少在三根以上的钢丝绳进行牵引,而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根钢丝绳,不用担心钢丝绳会断了。如果真正在极端情况下,钢丝绳断了,电梯还有安全保护装置(如限速器),电梯速度加快时,限速器会使轿厢滞停。 

电梯门本身也有很高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门也有很多层,电梯门关闭以后在外面不能打开,门不关闭电梯不能行走;还包括电器的安全装置,如果节点不接通电梯也不能行走。

主持人:这样看来电梯发生事故的机率是很小的,如果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如何自救?

杨勇志:乘坐电梯人的人身伤害事故概率是非常低的。电梯真正发生人身事故,可能是电梯本身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比如元器件位置的改变,或者元器件失灵。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不要惊慌,停了以后,说明电梯是自我保护的功能起作用了,如果检测出来电梯有故障,一定要停下来,把你困在里面,被困人员只能采取一个措施,就是利用轿厢里的电话进行报警,让专业人员进行解救。

自救是极力反对的,只有在轿厢里等待救援人员来,如果这个电梯停在两层之间,扒开门,很容易坠落。不要担心在轿厢里会不会产生窒息,因为轿厢不是完全密闭的。一般的人感觉窒息就是人比较紧张,特别紧张就造成呼吸的急促等。

主持人:扶梯我看也有一个红色的按纽,那个红色按纽究竟什么时候按? 

杨勇志:直梯的轿厢里表面没有红色按纽,扶梯表面有。当发生人员跌倒情况,应该马上停止。如果你不停止,扶梯继续滚动会造成人员的伤害。

主持人:电梯上经常写维修日期和维修人员,市质监局对这种情况怎么规定的?

杨勇志: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一年为一个周期,电梯有关机构对电梯进行检验。一进轿厢会看到一个绿色的牌,上面有使用单位的信息,维护保养单位的信息,检验检测单位的信息,还有应急救援电话等。大家乘坐电梯可以关注一下,看看检验周期和下一次检验周期是不是在本次检验周期之内,有没有超期的情况。

主持人:乘坐电梯时,有些人会胡乱按,甚至把每一层都按到,这样的情况给他们怎么样的警示?

杨勇志:我们乘坐电梯的时候,因某种心理把每个层都按到,具备相应功能的电梯会根据载重量启动应答,如果选了很多层,电梯判断出并没有那么多人,电梯会不运行,不应答的。

主持人:2016年对电梯标准的制定,市质监局有什么政策出台吗?

杨勇志:北京市从电梯管理方面,2016年有一个初步的工作计划,第一,开展高风险电梯的安全评估预警,建立电梯风险预警通报综合机制。第二,积极推进五方对讲应急机制。提升安全监管的管理水平。第三,加强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第四,夯实电梯的安全管理基础。第五,要组织制定电梯的安全与节能监管的标准制定。

责任编辑:刘晓(QV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