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琴:讲述老北京自己的故事

2015-11-24 20:54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持人:各位千龙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北京最美慈善义工榜样人物访谈录,我是游游。对于经常参观首都博物馆的观众来说,提起老北京民俗展厅的讲解志愿者任丽琴,大家都印象特别深刻。只要听过她的讲解,都会被她那温婉的气质、标准的发音、舒缓的语速,亲切随和的举止所吸引。今天我们就深入地来了解一下任老师。任老师,您好!

任丽琴: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任老师,老北京人怎么过年,您跟我们的网友讲一段。

任丽琴:提到过年,今年阴历年刚刚过去,大家还记忆犹新。老北京真正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也就是从喝腊八粥那天就开始了。一般地方的人过年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但是北京人要提前一些。所以北京人过年管腊八叫送信的腊八,送的什么信呢?喝完腊八粥,一到腊八节告诉你赶快准备过年吧,送的过年的信。过年很多事情要做,既然送信了,比如要换门神了,把旧的贴在两扇门上的门神取下来,换新的门神。过去的民宅当中都是两扇门,一扇贴钟馗,能够镇寨。一扇贴赵公元帅,能够给这个家庭带来财运。这两个门神把着门,这个年会过得非常好。

主持人:听您讲解有上瘾的吗?

任丽琴:应该是有的。一开始三两位,开始讲以后就能达到七八位,过不了五分钟就有十几位,二十多位了。

主持人:在这些上瘾的听众里有什么比较难忘的故事吗?

任丽琴:很多。因为毕竟在首都博物馆讲了十多年了,有的时候讲到半截,观众会主动提一些问题,我就非常鼓励他们提问题,我就说你提得好,因为展厅的内容非常多,如果不提这个问题,也许我都不讲这部分。因为内容太多,时间都来不及。既然观众提出问题来了,我会更加详细地把他提的问题内容讲出来,这样就更充实了老北京民俗的内容,作为讲解的内容。

主持人:您之前做过媒体编辑,媒体记者,也做过杂志的编辑,还在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过,当时怎么想到去首都博物馆做一名讲解员呢?

任丽琴:当时年龄也不小了,也接近退休的年龄了,正好首都博物馆新馆在西长安街刚刚开始对外开放,对外运营,有一个招聘志愿讲解员的程序,我当时就去报名了。通过五六道程序以后,当然还包括最后一道程序是体检,都很顺利地通过了。通过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你要讲的内容的讲解词。一说起来,十多年了,将近十年的光景了,有人会经常问我,你讲这么长时间会不会烦,这件事我从来没有烦过。不是说克制自己不让自己烦,而是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觉得自己懂得少,知识面还是太窄。越讲,跟观众接触的次数越多,越会觉得有很多内容,很的文化历史内涵应该穿插到讲解词里,这样才会让讲解更加生动,让您掌握更多的知识。

主持人:您一般都什么时候去博物馆?

任丽琴:正常的时候,每周日下午一点半我会在开始讲解的老北京民俗前沿位置等候大家来听讲解。

主持人:然后这样一讲一直持续多长时间?

任丽琴:最长的时候要讲两小时四十分钟,一次会讲到两个多小时。有的观众时间没有那么多,我就找一些内容比较吸引人的,知识面比较突出的选一些给观众讲,让他们又有兴趣,又能获得知识。

主持人:一个好的讲解员肯定需要一些渊博的知识,还需要热情,有的时候还需要有天赋,有的人就是满腹经纶讲不出来,有的人口若悬河,但他并不一定讲的好听。知识和表达能够并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就像您说的,相似的东西您翻来覆去讲了十年,为什么还会这么有热情呢?

任丽琴:因为每一次讲都没让自己内心满足过,就觉得这次讲的内心觉得很顺畅,很满意了,从来没有一次。

主持人:为什么呢?

任丽琴:因为每一次讲解,一个讲解的形式需要连贯,另外观众的人群是不同的,因此每一次讲解我都会检讨自己,自己讲的,比如这两个小时当中讲的有哪些不足需要弥补,哪些知识用词还不太恰当,或者还可以用更恰当、更好的词形容这件展品,每次都是回味一下。每当回味的时候,对自己既是一种提高,也是一种找不足的方面。我觉得在这种状态下,从来没觉得重复了枯燥无味烦了,从来没有过。时间越长,像是一种爱好。有的人爱好游泳,一个星期去两三次都不会烦。有的人爱好打球,一个星期去一两次都不会烦的,在内心形成一种爱好。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已经义务讲解快十年了,在这十年当中,感动多吗?

任丽琴:感动的方面很多,有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回报一下观众。比如讲的过程中,因为要求讲解比较连贯,不能半截休息,半截喝一点水都不可能。有的观众非常乐意听,就怕我嗓子或者吐字上有什么故障,自己掏腰包给我买水,首博也有饮水机,他们就用杯子给我接一点水。其实这些事都不大,但对我来说都是一份感动。每当这个时候都是非常感动的,也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整体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那困难呢?

任丽琴:困难当然也有,有的观众提了问题以后,我自己的知识面未必能够全面答出来,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不是坏事,我会回家第一时间就去查这个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比如说旧的杂志,老的书,还有百度,自己做过的笔记里去查一查,这样让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讲解的情趣和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我来说不是困难的事,那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完满无缺的。

主持人:您的家人有过这样的想法吗,就是明明是退休的年纪,可以在家享清福,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但是您日复一日跑过去,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吗?

任丽琴:毕竟是将近60的年龄了,要说身体也确实跟年轻人不能比,但是家里人在这方面非常支持我,而且有新的展览,我给他们带回信息的时候,他们也会到首博去看,这样把家里人也当成参观者,经常去看首都博物馆的观众,也让首都博物馆的观众群扩大,另外也和家里形成一种文化性的交流,我觉得很有意义。

主持人:我看您获得特别多的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里很多都是有关公益的,除了义务讲解之外,还做什么其他的公益吗?

任丽琴:常年的义务讲解会在你内心形成一种观念,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就是说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要利他。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一直有一种既低级也比较朴实的想法,一定跟大家都和睦相处,一直有这种想法。但是这十年的公益做下来,我觉得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了,在社会上做一些带有积极性的事情,带有利他的,特别是做志愿讲解,是传播文化,传播历史文化,把展览的物件,带出来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传播出来,让大家能够知道,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有更深的了解,有更大的兴趣。

主持人:我知道在首博之外有一次讲解当中,有一件事情让您特别感动,您跟我们网友说一下那件事。

任丽琴:要说起这件事其实在我内心来说也不足挂齿,就是2013(2012)年7月21日那天,首博组织一次到比较远的地方,也就是北京最西北的延庆县,到那里去做民俗讲解。我们去了以后,就漂泊大雨下起来了,雨非常大,那场雨北京报道的非常多,而且那场雨的强烈程度来说也是历史罕见的,据说是北京60年以来少见的一场大雨。大雨中,我们讲解依然不减热情。其实当时在场的听众观众大家也考虑到这么大的雨就可能不再讲了吧,但是我们想,我们是来做公益的,是来服务的,不管外界环境条件有什么变化,我们本职的事,我们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圆圆满满像正常的状态下一样给它做好了,我们内心是有这个想法的。因此那么大的雨我们都没有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讲解的质量,一直坚持讲完,大家也都很配合。下面坐了上百人,台上台下配合得很好。在这种状态下,对历史文化的传播依然没有受丝毫影响。

主持人: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台上台下都没有离席,确实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您觉得这么长时间的义务工作,为什么您会这么坚持,或者说义务工作给您带来了什么?

任丽琴:谈到义务,我觉得应该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毕竟活到这把年纪,明年就60岁了,我想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作为解放以后出生的人,对于怎么生活,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退休以后的生活应该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当然有的人退休以后,人家会做很多娱乐性的,比如说去玩麻将,去旅游,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就我的特质而言,我觉得做一些传播文化内涵的,做一些公益性的,利他的事情是我内心的追求。因为几十年以来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不一定有多大的用处,只要是正能量,不管这个能量的大小,都是推动社会的一种力量,一种动力,我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

主持人:在我们节目最后,您有什么想对网友说的,或者有什么想感谢的人吗?

任丽琴:要说感谢,其实志愿讲解十年了,希望自己能继续做下去。要感谢也要感谢家人,感谢很多听过我讲解的观众,因为有的时候讲半截他们去给我送水,接水,甚至掏腰包买水,都让我特别感动。也希望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那么绚烂的五千年文化内涵,每个人尽一份力量,让它更加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社会更充满和谐,聚集更多的正能量,这是我的希望。

主持人:要说到感谢,其实我们要感谢您,因为博物馆里每一个文物只有在名牌上标注的那几个字,来告诉观众他们是什么。但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可能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这就需要讲解员。我觉得讲解员真的把很多文物古迹让它活了起来,让我们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非常感谢您,也感谢千千万万的讲解员们,让我们有了这么多历史悠扬的朋友。谢谢您。

任丽琴:谢谢。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再见。

责任编辑:赖仁杰(QV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