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写作界的“周星驰”——午歌

2015-11-04 14:08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持人:您写作的风格被称作是写作界的周星弛?

午哥:刚开始他们说你这个很周星弛,我也没有太在意。后来我系统研究了一下周星弛的电影,我发现周星弛虽然说是前面会很无厘头,很荒诞,最后真的很悲悯,也是让你由内而外地产生一种原谅的情怀,留下一滴温热的眼泪那种感觉。咱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周星弛的《功夫》,从头打到尾,很无厘头,但是当如来神掌出来的时候,忽然来一个见众生,从天上飞下来一掌,他是为了众生来去做这件事情,然后对众生抱有一种牺牲的态度。突然这个电影的境界就拔高好几个层次,可能我无意中在模仿或者说在学习周星弛,心路比较像,反而给读者一种感觉,很有周星弛的范儿在里面。

主持人:我知道您的这个作品其实也有很多人想把它拍成影视剧。

午哥:是有的,这本书的第一个短篇叫做《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胖子》,我刚开始在写故事,大概写了半年的时候有一家影视故事看上这个故事拿走要去拍。后面陆陆续续还有,像《胃疼时期的爱情》,也是写了一个胖子的故事,基本上是我自己在大学时期的故事。

主持人:他们真的要拍摄影视剧,您渴望谁来演这个“我”?

午哥:胖子这个东西很难演,因为是一个过程,一个大胖子慢慢瘦下来变成正常或者正常偏瘦的一个人,好励志,我觉得岳云鹏老师可以试一下。

主持人:现在其实特别流行,一部小说拍成电视剧之后,同期书特别畅销,您怎么看影视剧对图书销售的促进?

午哥:书是被动的,要拿起它,打开它,你要坐在那里花一点时间阅读它。但是影视作品不一样,你只要坐电影院里它会把这个故事自己送到你的脑子里,像注射器一样给你打一针,而且角度不一样。影视剧拓展了书的内容的渠道,相当于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本书,这是很好的一件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觉得就很好,因为电影出来以后对书又进行了二次营销一样。最好的就是书写的很棒,电影又拍得很棒。比如说我很喜欢美国史蒂芬.金老师写的《肖申克的救赎》,真的书很棒,电影拍出来又非常棒,所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过程,非常期待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您怎么理解文学创作?

午哥:我觉得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写了两句话我觉得非常棒,他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觉得文学首先是人学,如果一个作家连人性连人学,连世界都搞不清楚的话,那他根本不配做一个作者。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泛泛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没有情怀,没有思想,没有角度,没有深度。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您现在周围的创作环境?

午哥:现在互联网推动潜阅读,大家都喜欢比较好上手,比较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毕竟有那么多人来阅读这是一件好事。坏事是大家很关注潜阅读,可能对文字背后的思想,或者说有深度的内容挖掘是不够的。但我觉得也未必这么悲观,一个作者如果有能力先写一些比较滑稽,比较幽默的文字,把读者吸引过来,当他深入到这个故事之后他才发现这个故事原来如此精妙,如此深刻,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主持人:现在特别流行写而优则编,写着写着去当编剧了,因为编剧可能收入是不是相对好一些?

午哥:对,收入好,圈子也不一样,一个是影视圈,更加光鲜一点。从人生体验来讲,光能写小说还是比较单一的,最好能做一下编剧。但是我一直有自己的一点执着在里面,比如你是小说的作者或者作家,写出一部小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就可以叫一个艺术作品,但是编剧没有,编剧的剧本只是一个工程的施工图,只是一个蓝图,我们说一个建筑获奖很少说一个建筑蓝图会获奖。所以编剧编得好还需要导演、演员把它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剧之后才能看。从做母亲的角度,比如我还是希望我能生下一个孩子活蹦乱跳就走了,而不是我生下一个蓝图,然后别人再把它建造起来,所以有一点私心吧。

主持人:您心目中好书和坏书的标准是什么?

午哥:亨利米勒,他写的《北回归线》,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就是烂书,别人都觉得是烂书。包括很有名的一本书叫《大亨小传》,中国版翻译成《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还不错,也有人说写得不行,是烂书。一直到打仗的时候,有些士兵因为美国当时干了一件事,把这本书寄到前线去,战士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非常好,第一有美国梦,第二有跟家人亲人团聚的场景,因为满足他这个诉求,所以说这个书达到一个非常高的艺术角度。我觉得也是这样,好书和烂书不能以一个人的角度来武断下一个定义,还要全面衡量,是不是你的诉求范围之内。

主持人:您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午哥:我还蛮喜欢理工科出身的作家,比如石康,他可能算不上一个特别严肃文学的作家,他的《晃晃悠悠》,真的是青春小说的制高点,能够达到他那个程度非常棒。

主持人:说一说您心目中的好作家?

午哥:前一段时候我听了阎连科老师的一个讲座,他说好作家要写好小说做坏人,什么意思?他可能会写一些正常人看不到的视角,比如很虐心的题材,很惊悚的故事,但他真的是一个好人,他内心是非常悲悯的,他可能是一个佛陀的心态,上帝的视角,但是他的故事看上去又比较邪恶。我觉得一个好作家应该是这样的,他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他未必主动迎合读者的胃口,迎合这个世界的需求,但是他一定要站在比较高的制高点上去解剖这个故事,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做一个好人,写坏故事,成为一个好作家。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