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商业化的探索之路

2015-11-03 17:15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持人:开心麻花要举办2015开心麻花春晚小品大赛,网友都好奇,是开心麻花缺人才吗?为什么要举办这个大赛?

王亮:开心麻花确实是缺人才,而且人才话题可能是一个,尤其我们做产品公司,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恒的主题。

就目前来说,开心麻花除了做舞台剧的主打之外,电影、网络剧,泛娱乐的内容综合提供

确实缺人才。

主持人:那如果通过比赛获得前几名的名次,可以进入开心麻花或者可以参加春晚吗?

王亮:我们有一个艺委会在小品大赛里,他是严格有一套流程的环节。如果最终胜出或者排到前面,我们第一会跟他的作品做签约。第二会把他的作品在开心麻花这个平台推,其中有特别契合的人才,我们肯定会考虑签约。

主持人:我们选拔这个的标准是什么?

王亮:这个标准从两个角度来说,从内容和表演两个角度来说。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其实他就是一个好作品,综合好作品。刚才提到的艺委会,我们整个艺委会成员大概会是投票的概念,一层一层最后选出来。

主持人:这个艺委会有多少成员?

王亮:目前规划在十人左右,主要以开心麻花功勋的导演、演员、制作人为主,也不排除请外面的喜剧明星做艺委会。这是从内容角度,从表演角度其实也是各个评委见仁见智,但从麻花的角度还是一贯的接地气,感觉台下生活怎么样,可能在台上大家生活中就是这样,可能不是距离观众很远,确实是很近的感觉。

主持人:是不是也部分期待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够收获像沈腾或者艾伦这样比较优秀的人才?

王亮:那太好了,捡到宝。

主持人:聊聊春晚的事,已经连续四年登春晚了,网友就在质疑,在想麻花是怎么打动春晚导演组的?

王亮:因为都在北京,麻花在北京的舞台剧品牌知名度还是有一定的。很早获得央视的邀约,当时纠结这个团队的名字能不能上开心麻花,一开始春晚没这个先例。而且那个时候,很早在比如2010年左右,这几个主要人抽调出来,那时候核心就是年底大戏,时间是对撞的,当时我们也很犹豫,最后觉得还是好机会,应该争取。至于上这个春晚,其实我觉得春晚导演组要求很苛刻,还是很严格的,一轮一轮去过,也有不好时候或者感觉不成熟的时候,也有被刷的时候,也有重新调的时候。举一个例子,《投其所好》当时是几个官员的喜好这块

其实在原来创作里是画了一幅图,马丽跟上课一样指着说,他是这样他是那样,指向性更强,冲击力更强,感觉是一套模式似的,这个太敏感了,所以当时最后改了一个形式。

主持人:所以你们内部人员说其实春晚的好作品是拿命换来的,有这么严重吗?

王亮:演员非常辛苦,一天24小时不合眼是常有的事,或者大家排着排着突然就打盹睡着了,这是常有的事。

主持人:春晚这么熬人麻花还会继续拧春晚吗?

王亮:应该没有问题,这也是一个锻炼,而且只要全国的观众朋友觉得麻花能给大家带来欢乐,麻花肯定义不容辞。

主持人:我看麻花也要在音乐剧、网络剧、影视剧还有春晚全面开花,这是必须要走的吗?

王亮:刚才说我们做娱乐内容提供商,整个在娱乐这个行业我们希望我们提供最好的内容,或者说麻花开心元素的喜剧内容。

主持人:其实需要营造一个很好的创作氛围,那麻花家庭里谁说了算?

王亮:核心比如一个剧的制作人导演是核心的,他的意见很重要,但是从创新这个角度,麻花是一个大家庭,没有谁完全是一个人从一个剧的剧本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个戏成形出来呈现在观众眼前。其实一个剧最早从创意开始一直到这个剧出来,最短最短也得七八个月,要不然没有很成熟的质量带给观众。

主持人:你们从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是商业的模式,这能证明民营话剧走商业化这个道路是没有问题的?

王亮: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就是麻花最早推的是团队的品牌。但这个是各有各的模式,它不是一个剧团的模式,或比如某个知名导演的工作室的概念,刚开始就是公司品牌。

主持人:走商业化的过程中就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

王亮:最早的演出的话,下雪天,两个创始人张晨和遇凯给大家退票,因为当时一场只卖了七八张票。最后剧院的总经理说,你们别演了,你们退票吧,我们不算你场租了。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坚持下来了。

主持人:显然开心麻花从人数上从作品上越来越多,规模好象越来越大了,有没有担心和顾虑对未来?

王亮:这个其实我们危机感还是有的,没有觉得自己如何如何了,还是兢兢业业去发展。这个要求还是要速度要快,反过来速度快了不能把质量下去,因为麻花的核心还是自己的作品的品质,都是在考虑保证自己的的品质。

责任编辑:申东昀(QV0007)